第419章 燕郊尘埃定(1 / 2)

加入书签

靖康元年,七月二十三。

残夏的风带着北方草原特有的干热,拂过燕京城外十里处一片略显荒芜的官道。

官道两旁,稀疏的树木投下斑驳的阴影,却挡不住正午时分那如火般的烈日。

空气中弥漫着尘土、汗臭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那是连日来厮杀留下的印记。

李勇勒住了胯下的战马。

他翻身下马,动作沉稳而有力,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即使在疲惫不堪时,依旧保持着挺拔的身姿。

他抬手抹了一把额头,满手都是混杂着尘土的汗水,顺着他刚毅的脸颊滑落,在下巴上汇聚成滴,砸在滚烫的地面上,瞬间蒸发。

作为大宋禁卫军的总政委,李勇此刻终于可以长长地、深深地松一口气了。

他环顾四周,两万余名大宋禁卫军将士正井然有序地在官道两侧休整。有的士兵正大口大口地喝着水袋里的水,有的则在用粗糙的麻布擦拭着心爱的兵器,还有的干脆直接躺在树荫下,抓紧这难得的片刻安宁闭目养神。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掩不住的疲惫,但眼神深处,却闪烁着胜利后的坚毅与自豪。

“总政委!”一名禁卫军的参谋快步走到李勇身边,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各部队清点完毕,除了少量轻伤,无一人阵亡。后勤那边也已检查过,饮水和干粮还能支撑我们到下一个补给点。”

“好,辛苦了。”李勇拍了拍参谋的肩膀,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依旧沉稳有力,“传令下去,让弟兄们再歇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继续出发。

告诉大家,再坚持坚持,过了前面的榆关,就离燕京城不远了,我想金国的残兵败将再也不敢来了”

“是!”参谋再次敬礼,转身快步离去,将命令传达下去。

李勇走到一棵相对粗壮的老槐树下,靠在树干上,闭上眼睛,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了这一路从金国上京会宁府押送俘虏返回的艰辛历程。

这条路,他们走了将近一个月。

而这一个月里,他们遭遇的伏击,何止十次!

金国虽然已经亡国,但其境内那些不甘失败的残余将领和士兵,如同附骨之疽,始终对他们这支押送着金国皇室的队伍虎视眈眈。

这些金兵残部,人数虽不多,且都是分散行动,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但每一次的伏击,都来得突然而猛烈。

李勇记得最清楚的,是离开会宁府后的第三天,在一片名为“黑风口”的峡谷地带。

当时他们正行进在狭窄的峡谷中,两侧是高耸的悬崖峭壁。突然,崖壁上箭如雨下,紧接着,数百名金兵手持弯刀,呐喊着从两侧的密林中冲杀出来,目标直指队伍中间的囚车。

“注意防御!看好皇室俘虏!”李勇当时第一时间拔出腰间的佩剑,大声下令。

他早已按照宋帝赵翊的嘱咐,采用了“重点防护,机动增援”的战术。

队伍中间负责防护的三千禁卫军精锐步兵,立刻组成严密的方阵,盾牌手在前,燧火枪手在后,将囚车牢牢护在中间。

同时,他迅速调动两侧的轻骑兵,从侧翼迂回包抄,对金兵形成夹击之势。

那些金兵虽然悍勇,但毕竟是乌合之众,缺乏统一的指挥。

在大宋禁卫军严明的纪律和默契的配合下,不到半个时辰,那数百名金兵就被打得落花流水,死伤过半,剩下的人见势不妙,只得丢下兵器,狼狈逃窜。

还有一次,是在一条大河的渡口。

当时他们正准备渡河,突然从河对岸的芦苇荡里冲出了两千多名金兵,其中甚至还有五百多名骑兵。

他们试图趁宋军半渡而击,打乱宋军的阵型。

李勇临危不乱,立刻下令已经渡河的先锋部队停止前进,就地构筑临时防线,抵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