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东南元帅来信(1 / 2)
他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平衡农商关系,如何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
比如推广高产的农作物,兴修水利设施,建立粮食储备制度等等。
只是这些事情都需要时间和精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好诗!陛下真是出口成章!”宗晴琳的声音打断了赵翊的沉思。
她和折可柔、耶律余衍都走到了窗边,看着外面的大雨,脸上满是喜悦。
“‘好雨知时节,当夏乃发生’,这两句诗真是太贴切了!”折可柔也赞叹道,“这雨来得正是时候,不仅解了暑气,更是救了田里的庄稼啊。”
耶律余衍也点了点头,说道:“是啊,陛下这两句诗,真是说到了我们心坎里去了。
不知道后面还有没有更精彩的句子?臣妾还想继续听呢。”
赵翊这才回过神来,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让皇后和各位爱妃见笑了,朕只是一时兴起,随口念了两句,哪里是什么好诗。
后面的,朕还没想好呢。”
其实,他脑子里想的是杜甫的《春夜喜雨》,只是这是夏天,而且他也只记得开头的几句,后面的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总不能凭空捏造吧,那样反而会露出破绽。
就在这时,他看到宗晴琳和耶律余衍都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显然还在等着他的下文。
他正想找个借口搪塞过去,窗外突然传来了内侍急促的呼喊声:“陛下!东南元帅张叔夜大人有急信从杭州送来!”
宗晴琳最先反应过来,她轻轻拉了拉赵翊的衣袖,说道:“陛下,张元帅的信来了,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您还是先看看吧。”
赵翊“嗯”了一声,压下心中的思绪,对着窗外喊道:“传!”
很快,一名内侍捧着一封密封的信件快步走了进来,恭敬地将信件递到了赵翊手中。
赵翊接过信件,撕开封口,迅速地浏览起来。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眼睛越来越亮,脸上的表情也从最初的平静,渐渐变成了惊喜和欣慰。
赵翊紧紧攥着张叔夜的来信,指节微微泛白。
信上的字迹透过薄薄的宣纸,仿佛化作了杭州造船厂熊熊的炉火,化作了海军陆战队将士们在海上演练的身影。
他的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宫殿的墙壁,望向了遥远的东南沿海。
“陛下,您怎么了?”宗晴琳察觉到赵翊的神情有些凝重,轻声问道。
她伸出手,轻轻覆在赵翊的手背上,试图传递一丝温暖与安抚。
赵翊回过神,将信件递给宗晴琳,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晴琳,你看。张叔夜和张伯奋没有让朕失望,海军陆战队已经训练成型,新式海船也有了眉目。”
宗晴琳接过信件,快速浏览着,折可柔和耶律余衍也凑了过来。
当看到“剿灭海盗”“火炮上船”等字眼时,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太好了!”折可柔抚着小腹,激动地说,“有了这样的海军,大宋的海疆就安全了。”
耶律余衍也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以前在辽国,只听说大宋的商船多,却没想到陛下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打造出一支如此强大的海军。”
她自幼在草原长大,对骑兵的威力深信不疑,但此刻,她第一次意识到,海上的力量同样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赵翊却没有她们那么轻松。
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他的思绪,早已跨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让他痛心疾首的近代。
他想起了甲午海战。
那支曾被称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北洋水师,在日本联合舰队的攻击下,全军覆没。
威海卫的炮声犹在耳边,刘公岛的投降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