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以史为鉴,吸取教训(1 / 2)

加入书签

收复三州后,郭逵并未急于冒进。

他深知交趾军擅长在丛林中设伏,且富良江(今越南红河)是交趾的天然屏障,若贸然南下,恐遭不测。

十月,宋军进至思明(今广西宁明东),郭逵首先着手巩固侧翼:他派遣副都总管燕达率军进攻广源州(今越南广渊),此地是交趾的军事重镇,由观察使刘纪驻守。

燕达采取声东击西之计,先派小股部队佯攻北门,吸引敌军注意力,主力则趁夜从南门偷袭,一举攻破城池,刘纪被迫投降,宋军成功清除了侧翼的威胁。

十一月,宋军从思明南下,行至决里隘时,遭遇交趾军的顽强抵抗。

交趾军深知宋军骑兵勇猛,竟摆出了罕见的“象阵”——数十头大象披挂铠甲,背负士兵,排成一列冲向宋军,大象脚下的士兵手持长刀,紧随其后。

宋军士兵从未见过如此阵仗,一时有些慌乱。

郭逵却临危不乱,他大声下令:“强弩瞄准象鼻!”宋军的神臂弩威力惊人,箭矢如雨般射向大象的鼻子,大象吃痛,疯狂回奔,反而将身后的交趾军踩得人仰马翻。

宋军趁机发起冲锋,长刀劈砍,短矛刺杀,交趾军溃不成军,宋军一路追击,攻克桄榔县与门州(均在今越南同登西北),兵锋直指富良江。

富良江江面宽阔,水流湍急,交趾军早已在此布防:四百余艘战船横列江面,船上士兵手持弓箭,岸边还设有炮台,企图凭借天险阻挡宋军。

宋军多次尝试强渡,均被交趾军的箭雨与炮石击退,伤亡不小。

郭逵与赵卨登上高处观察敌情,发现交趾军战船密集,但士兵士气并不高,且岸边的守军多集中在正面,侧翼防备薄弱。

此时,副都总管燕达献上一计:“可先伐木造筏,佯装准备强渡,再逐步减少江边的守军,示弱诱敌。”

郭逵采纳了这个建议,一面命令士兵在江边大肆砍伐树木,打造竹筏与攻城器械,营造出即将全力强渡的假象;

一面悄悄将江边的主力调往两侧山间埋伏,只留下少量士兵在岸边巡逻,故意显得兵力空虚。

交趾军果然中计。

李常杰见宋军连日打造器械,却又不断减少江边守军,以为宋军已是强弩之末,兵力不足,遂决定主动出击,一举歼灭宋军。

他下令集结数万大军,乘坐战船与木筏,向宋军岸边阵地发起猛攻。

当交趾军的船队行至江心时,郭逵一声令下:“伏兵尽出!”山间的宋军士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出,强弩齐发,箭镞穿透交趾军的铠甲,死伤无数。

同时,宋军的炮台也开始发力,巨石飞向交趾军的战船,瞬间击碎了数十艘船的桅杆与风帆。

交趾军船队陷入混乱,战船相互碰撞,士兵纷纷落水。

郭逵抓住时机,下令:“精锐登筏,冲锋!”早已准备好的宋军精锐士兵,乘坐大筏冲向交趾军船队,手中长刀挥舞,见人就砍,见船就烧。

交趾军大将太子李洪真亲自登船指挥,却被宋军一箭射中胸膛,当场阵亡;

左郎将阮根试图组织抵抗,也被宋军生擒。

失去指挥的交趾军彻底崩溃,士兵纷纷弃船逃生,江水被鲜血染红,江面漂浮着战船的残骸与尸体,宋军大获全胜,斩杀交趾军数千人。

此战后,交趾王李乾德深知已无力与北宋抗衡,只得派遣使者前往宋军大营求和,承诺归还掠夺的土地与人口,永远不再进犯北宋边境。

而宋军此时也面临困境:几十万大军深入南疆,时值酷暑,士兵多染瘴气,加上粮草补给困难,战死与疫亡者已过半。

郭逵与赵卨权衡利弊后,上奏朝廷,宋神宗准奏,同意与交趾议和,宋军班师回朝。

富良江之战,以宋军的胜利告终。

这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