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劝降计划和功过相抵(2 / 3)
用火漆封口的竹筒。
赵翊的脸色沉了下来,方才与耶律余衍商议时的从容瞬间被打破。
他知道,能让岳飞用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急报,必定是天大的事。
他甚至没等内侍上前,自己便从软榻上站起,快步走过去,一把夺过竹筒。
火漆被他指尖的力道碾得粉碎,抽出里面的信纸时,他的手指竟有些发颤。
展开信纸,岳飞那力透纸背的字迹映入眼帘,可越看下去,赵翊的脸色就越复杂。
起初是浓得化不开的怒意,眉头紧锁,牙关微咬,指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信纸在他手中被攥得微微发皱。
耶律余衍站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出,只看到他眼底翻涌的情绪,像是暴风雨前的海面。
“王俊……”赵翊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字,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火,“好一个王俊!”
他想起王俊,那个曾经在军中立下不少战功,却也因贪功近利屡次犯错的将领。
尤其上次,因为他和董先的冒进,五万大宋儿郎惨死沙场,尸骨未寒!那是何等的罪责!赵翊至今想起战报上的数字,心口都像被针扎一样疼。
五万条性命,多少家庭因此破碎,作为帝王,他如何能不恨?如何能不痛?
他猛地转身,在殿内走了两步,龙袍的下摆扫过地面,发出“沙沙”的声响。
烛火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又随着他的动作剧烈晃动,仿佛他此刻翻腾的心绪。
可当他看到信中后段时,脚步却猛地顿住了。
岳飞说,王俊被俘后,很想立刻求死,可听到完颜金弹子还想伏击高宠和杨再兴两军,于是他将计就计,选择忍辱负重,假意归顺,最终寻得机会,诱导完颜金弹子的重骑兵进入了高宠和杨再兴设下的埋伏圈。
那是一场关键的歼灭战,若没有王俊的诱导,宋军纵然能胜,也绝不可能全歼金军精锐,更不可能如此轻易。
辛弃疾、牛皋等人都一致认可王俊的功劳,甚至连喝醉了的完颜金弹子都亲口承认了此事。
“功是功,过是过……”赵翊喃喃自语,手中的信纸被他反复揉折,又慢慢抚平。
他的脸上交织着痛苦、愤怒、犹豫和一丝难以置信。
五万条人命的血海深仇,与这一次扭转战局的大功,像两座大山,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喘不过气。
他想起那些战死的士兵,他们的父母妻儿在后方啼哭,他们的英魂未散,若不严惩王俊,如何告慰他们?可他又想起岳飞、辛弃疾这些出生入死的将领,他们联名恳求,言辞恳切,他们在战场上与王俊并肩过,或许更清楚其中的曲折。
还有王俊本人,被俘后能忍辱负重,甘冒奇险,这份胆识和隐忍,又岂是常人能及?
“陛下……”耶律余衍见他神色痛苦,忍不住轻声唤道,却又不知该如何劝慰。
她知道赵翊作为帝王的不易,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生死,关乎国祚。
赵翊抬起头,眼中布满了血丝,看向耶律余衍时,眼神里充满了矛盾。“余衍,你说,朕该如何是好?”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丝疲惫,“五万弟兄啊……朕怎么能……”他说不下去了,胸口剧烈起伏着,仿佛又看到了战场上尸横遍野的惨状。
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夜风吹了进来,带着些许凉意,却吹不散他心头的燥热与纠结。
远处的城墙在夜色中沉默地矗立着,像一道冰冷的屏障。他是大宋的天子,他要为江山社稷考虑,也要为死去的将士们讨还公道,更要为活着的将领们考量。
“王俊有罪,罪大恶极!”他猛地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厉色,“贪功冒进,致大军惨败,此乃大过!若不严惩,军法何在?何以服众?”
可话音刚落,他又想起岳飞信中的话,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