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秋野急雨(2 / 3)
。”
年轻人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自然力量的轻视,也暴露了他经验的匮乏。
老覃叔闻言,眉头紧锁,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握住木推耙,脸上满是不悦:“你懂个屁!
老叔我干了一辈子的农活,还能被你两三眼就学去了?快点收稻谷吧,别说那么多话,你不干就不干,不要挡着其他人干!”
老覃叔一边训斥着年轻人,一边迅放下手中的锣鼓,熟练地拿起木推耙,将稻谷往晒场地势高的地方推成堆,这是以防万一,万一雨水来得太快,稻谷还没来得及收起来搬走,就可以用雨布一盖,就尽可能地避免谷子被雨水淋湿了。
他的动作行云流水,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了无数次的实践,彰显着几十年积累的经验与智慧。
他知道,未雨绸缪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即使只有一丝下雨的可能,也绝不能掉以轻心。
年轻人被老覃叔的训斥说得满脸通红,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再多言。
他意识到自己的浅薄,赶忙拿起一旁的木耙,站到谷堆中央,开始认真地将四处散落的稻谷勾到脚下。
其他村民们也纷纷行动起来,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有人拿起特制的大竹枝扫把,将木耙勾过的地方剩下的薄薄一层稻谷,快地扫往谷堆的方向;有人搬来箩筐,准备将稻谷装起来运往祠堂。
一时间,晒场上人来人往,吆喝声、劳作声、工具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紧张而激昂的劳动交响曲。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边的乌云生了惊人的变化。
原本零星的几朵乌云,如同得到了某种召唤,迅集结壮大。
它们身后,黑压压、连绵不绝的一大片乌云如同一支浩浩荡荡的黑色大军,铺天盖地地朝着村庄逼近。
乌云下方,一层白蒙蒙的水雾若隐若现,这是暴雨来临前的征兆,对于靠天吃饭的农人来说,这景象再熟悉不过,也让他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所有人都心急如焚,恨不得自己能长出三头六臂。
他们加快了手中的动作,拼命地将稻谷铲进箩筐,争分夺秒地想要把这些来之不易的粮食转移到祠堂大厅之中。
村里的老人们,虽然年事已高,但也不顾年迈体弱,拄着拐杖来到晒场,帮忙传递工具、照看稻谷;小孩子们则在大人的指挥下,搬运一些轻便的物品,尽自己的一份力。
大家有的拿着木桶,有的拿着袋子,甚至有人拿起了洗脸盆子,只要是能装稻谷的容器,都被派上了用场。
不一会儿,那些在村周边干活的人也纷纷赶回。
他们不论男女,身上都粘着泥巴和杂草,汗水湿透了衣衫,头凌乱地贴在脸上,口中喘着粗气,显然是一路狂奔回来的。
但他们顾不上休息,一回到晒场,便毫不犹豫地加入到这场紧张的战斗中。
老一辈的叔公们站在一旁,如同战场上的指挥官,大声地指挥着:“快!
快!
加快度!”
“这边!
这边!
来几个人!”
“那里的还剩一点点,不需要那么多人,过来几个人到这边来!”
在他们的有序指挥下,整个收稻谷的过程虽然紧张忙碌,却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全村男女老幼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晒场上的稻谷被快地搬运到祠堂内部。
当整个足球场大小的晒场上,只剩下最后的一箩筐左右的稻谷,还没来得及用扫把扫聚在一起时,天空中的乌云终于来到了晒场上空。
起初,只是零零星星的雨点掉落在晒场上,瞬间就被硬黄土夯实的晒场吸收了。
然而,雨点很快就变得密集起来,晒场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水印。
紧接着,倾盆大雨如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