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天下第一楼》发表(6 / 7)

加入书签

一个虎头帽。

    鞭炮的动静将整个麦积大队都给吵醒了,刘一民在门口迎接客人的时候,发现一些面孔自己已不认识了。

    这才几年啊,就又长大了一批人。

    刘一民想去搭话,但不知道怎么称呼,这可能就是走出去的农村人再回到农村时被称为“书呆子”、“愚”的原因吧!

    经过李兰勇的介绍,刘一民才知道一些是外村嫁到本村的姑娘或者是上门女婿,另外则是逐渐长大的一群孩子。

    大人们领着孩子经过刘一民旁边的时候,总是说着让他们向刘一民多多学习,考到燕京当作家。

    米面宴上,刘一民跟李兰勇还有他爹聊了不少,主要还是国家政策。

    米面宴结束,刘一民在麦积大队待了一天就离开汝城回到了燕京。

    临走时刘一民给刘富国和杨秀云留下了五千块钱,嘱咐他们平时自用,或者要是大队建厂要集资的话,也用这笔钱。

    二老哪儿见过这么多钱啊,看到后一个劲儿地往刘一民的口袋里面塞,让他拿回燕京自己用。

    “爹,娘,我有钱,我现在是万元户,放心吧,我不缺钱,你们在家好好照顾自己。大哥大嫂要是有用钱的地方不好张口的,你们给我说。”

    刘一民将钱塞回二老的手里,坐上了拖拉机。路上又跟李兰勇交代了几句,让他想好。

    “集体的事情和个人的事情不一样,个人赔了自己打碎牙往肚子里咽,要是集体赔了,那可是千夫所指。”

    “一民,你讲的我都明白。尽我所能为咱们大队做点事情,要是真赔了,到时候我自己挨家挨户还钱。”

    看李兰勇这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样子,刘一民用拳头锤了一下他的胸口:“放心,我的不用你还。”

    “哈哈哈,你的我也不还!”

    刘一民坐上火车,李兰勇大幅度的挥舞着仅剩的一只胳膊说着再见。

    一个老同志说道:“你们伙计感情可真好!”

    “要是搁以前,他还会抹泪呢。”

    “现在咋不抹泪了?”

    “他只剩一只胳膊了!”

    在汝城,伙计就是兄弟朋友的意思。

    元旦对于山窝窝里的人没有丝毫感觉,但在燕京,人们正在庆祝1984年的到来。

    而《天下第一楼》的发表,丰富了燕京人民元旦文化生活。

    “哎呦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