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拒绝哈佛大学招揽(3 / 5)
际文学界大放异彩!”
下午,刘一民见了几个跟过来的出版商,聂华令帮刘一民找了一名律师,最终签下了五份授权合同。
谈判的过程很简单,不答应要求就不签。签下合约的国家分别是日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德国。
张广年代表作协跟这些人聊了聊,希望他们多到中国去看看,还会有很多优秀的书籍,值得向全世界传播。
等送走他们之后,张广年说道:“今天算是有惊无险的结束了,一民,我是领教你的战斗力了。上次法国没见,这一次可是亲身体会!”
“哈哈哈,我比较幸运,两次我都见了!”徐驰说道:“这次比上次更好!”
“好了,明天上午是跟华人作家交流,有一些岛上的作家,所以一些话,要特别的注意。”
张广年说完,大家就开始散了。刘一民回到屋子里继续写,写完就送给徐驰审核加翻译,两个人合作的是亲密无间。
在关于经济政策的文章中,刘一民一边讲政策,一边给美国人讲市场,希望他们能够到中国投资。
整体的意思就是中国有市场,有人,你们到中国投资能够挣到钱。
对于资本来说,爱屁用没有,挣到钱才是关键。
一些经济方面的政策,有时候刘一民甚至要跟团里面的所有人商量,生怕自己记错。
其余人都十分配合,看到美国的发展,自然也希望中国跟上去。
美国对于国内普通人的冲击大,对于他们这些人的冲击也不小。
文联的大佬之一的丁令在前两年从美国回去,沮丧的说美国有现代化的超级商场、房子和车子都可以贷款购买等等,跟她以前想象的美国不一样。
王濛第一次来到美国,回去的时候心情也没办法平静,不知道该怎么向国人描述美国。
隔天,美国的报纸开始刊登昨天的发言,刘一民的发言被各大报纸转载,一些报纸用了一些惊悚的标题《中国作家蔑视美国的发展成果》。也有一些报纸,比较客观的刊登了刘一民的所有发言。
上午准备去参加华人作家的聚会,几个人在路边顺便买了许多美国报纸阅读了起来。
看完一些断章取义的报纸,几个老同志气得脸色铁青。
“记者就是这样!”聂华令安慰道。
到了纽约的一处别墅,聂华令说道:“你们认识宋希炼长官吗?他现在也在纽约,和一些华人成立了统一促进会。”
“是吗?我去政协见过几面!”张广年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