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给补大发了(5 / 6)
刘一民的稿子接了过去,开始读了起来。
“女排?”
“对,12月份的时候跟着她们待了二十多天!”刘一民说道。
夏言点了点头:“报告文学的第一步,那就是要深入现场,先不说内容,就这一点你就做的很好。”
“跟徐驰同志一起前往阿坝的时候,他教过我不少的报告文学写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深入现场。”
“徐驰?他写的报告文学不错!”
夏言说完,拿着认真地看了起来,等看完后,笑着说道:“想起当年写《包身工》了。我27年就听说了这件事,江浙一代的农村女孩儿被骗到或者卖到工厂干活,直到35年才有机会进入工厂,将这一切都给记录了下来。
唉,看着那群面黄肌瘦,身上带着腐烂和发霉味道的孩子们,我当时心如刀绞。”
夏言思绪回到了三十年代,感慨了好一会儿,才开始谈论起刘一民的这篇报告文学。
“徐驰对于报告文学的领悟,在国内几乎是一枝独秀。你写的已经很不错了,时间顺序的叙事方式和女排制度及精神的探讨相互交织,两条主线共同推进,新闻性和文学性都很强。
这篇文章发表出来,有助于大家对女排的姑娘们有更多的理解、支持还有爱护。她们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奋战,真不容易。”
“您别光夸呀,肯定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刘一民笑着说道。
“那是自然,有改进的地方,还有不少。开头写的不错,从欢呼的场景代入,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打开门先把客人给迎了进来。
之后的几个过渡,转折的并不是很顺畅,尤其是其中升华的部分,切忌太过生硬,直接转到精神的拔高上来。”
夏言用自己的笔,将需要改的地方都给刘一民圈了下来,刘一民一一记下,回去就准备改。
“怎么?这就要走?”夏言敲了敲桌子,似笑非笑地说道。
“您的意思是?”
“文化部交给你的任务呢!”夏言说道。
“文化部交给我的任务,我肯定是保质保量的完成!”
夏言笑着说道:“就是不能保证时间是吧!”
“主要是两千块钱的经费,我得好好的写一写!”刘一民笑呵呵地说道。
“有那么多需要写的吗?”夏言认真地问道。
“有啊,夏老,这些事情我们真得重视起来。虽然我不知道这份论文,最终会被哪些人看到,但我会好好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