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各个单位争抢(3 / 5)
电影厂都问过我这个事情!”刘一民坦诚地说道。
“怎么样?考虑作协专职作家或者是《人民文艺》吗?不过,我更想让你来《人民文艺》,凭借你的能力,我相信你在《人民文艺》能干出一番成就。”
张广年觉得刘一民进入作协的话,很容易成为体制作家,慢慢的,文字将会毫无灵性。
到了《人民文艺》,才能可以得到彻底的施展。
张广年急切地想为《人民文艺》培养一些年轻人,交接过《人民文艺》的大棒。
《人民文艺》主编的位置太过重要,他现在意识到了早点培养负责人的重要性了。
即使以刘一民的年龄,不能接他的班,但是成为下下一代也可以嘛!
刘一民跟文化部的周杨、夏言关系都好,下面的群众基础也好,真要是当了主编,反对的人肯定少。
“老张同志,我自己考虑考虑。”
刘一民想找一个相对自由,对自己约束小的工作。毕业初入《人民文艺》这种地方当个小编辑,像许一这样冒着雨找作者收稿,去拼命,刘一民觉得没啥意思。
老子都万元户了,还像你们这样跑?钱不是白挣了?
见刘一民婉拒,张广年叹了一口气,道了一声可惜,便又问了问作协。
刘一民走出《人民文艺》,看了看身后的大楼,是到了该考虑在哪儿工作的事情了。
严家炎几次明示让留在燕大当老师,仔细想一想,教书育人也没什么不好的嘛!
作协当个体制文人,也不一定更海阔天空。
人艺里,于是之也向曹禹提议刘一民到人艺工作,到人艺的编辑部,专门给人艺写本子,曹禹拒绝了。
觉得学生和老师两个人都在一个单位,很容易被人说闲话。另外,就算是刘一民不在人艺,写的剧本也照样给人艺。
难不成在人艺还要搞一个万家帮?
回到院子里面,刘一民就开始了剧本的改编工作。
商务印书馆内,黄春雨看着销售数据乐不可支,高兴地拿起电话给刘一民拨打了过去。
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刘一民,《家园三部曲》的合集首批印刷的二十万册已经卖光。
《追风筝的人》《山高水长》《红河谷》三个单行本加起来已经卖了将近一百五十万册。
其中最多的是《追风筝的人》,因为单行本出的早,销量远远地甩开了三部曲的另外两本,达到了八十万册。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