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报告文学:《奔腾的青年作家》(2 / 6)
,一民,你就不应该请他看,瞧把他给嘚瑟的。”
杨玉山不满地说道。
“老杨同志,等下次你去燕京,我也请你看!”刘一民笑道。
杨玉山满意地说道:“必须看《狼烟北平》。”
“好,就看《狼烟北平》。”
这下杨玉山才满意了,旁边老张还没从“万家宝”这仨字里面缓过来。
现在农村的婚礼席面都比较简单,刘家做的菜算是很多了,为了怕一盘盘的上吃不饱。
于是上菜也快,但小瞧了现在人的胃口,接着就是一簸箕一簸箕馒头往上拿,菜盘里面的汤汁都被蘸的干干净净。
杨玉山感叹道:“什么时候咱们汝城家家户户结婚都是这个水准,说明咱们汝城的社员都富了起来。包产到户,还真有用,家家户户打的粮食多了,至少各家能吃饱,还有余粮。”
“积极性高了,粮食产量就上来了!”
“要真正想让产量再高点的话,那就得用化肥了!”
包产到户后,家家户户积极性高了,但是化肥用的却少了,因为农民自己个人是没钱买化肥的。
大家都只能用牲畜肥料,平常走在路上,遇见粪便就铲到篮子里面,顺便扔到自家田里面。
“一民,咱们‘一民班’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提高,今年啊,咱们县的高考成绩还能提高。你是不知道,我现在到地委开会,一群人恭喜我。虽然咱们成绩还是不如地委中学的学生,可是咱们进步快啊!
还有几个县的人,想跑到咱们这儿取经呢!”
杨玉山夹了一口凉菜,带着冰碴子咽了进去。
他们这一桌吃的最慢,桌子上还有好多菜,旁边的小孩儿看的流口水,可惜没人敢过来夹,都被他们的父母紧紧地看着。
“今年啊,那提前恭喜您了!”
“同喜同喜,咱们汝县出去的人才多了,咱们脸上都有光。”
老张说道:“一民,你还不知道吧,老杨的二闺女今年也考上大学了!”
“什么大学?是个专科,专科!”杨玉山谦虚地摆了摆手,可脸上尽是得意。
刘一民放下酒杯:“恭喜恭喜!”
“有什么可恭喜的,专科,跟一民比差远了!”
“哈哈哈,一民啊,你瞧老杨得意的。”老张笑道。
“不过能考上专科,也是不容易,这孩子脾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