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大胆首提改革文学(3 / 5)
我认为就是改革文学,我姑且将《乔厂长上任记》称之为改革文学。为什么接下来是改革文学?因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文学离不开现实主义的土壤,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出现。”
“每一次经济、政治制度的改革,必然会伴随着矛盾和挫折、和困惑甚至迷茫。我们的文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承担着历史的见证者、思想的引领者等各种各样的角色。
在改革的大潮中,我们也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感性,积极发挥引领作用,鼓励大家勇敢向前,积极探索。”
蒋子龙坐在台下,听着刘一民大谈特谈他的《乔厂长上任记》,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恨不得当场上台鼓掌,引为知己。
台上台下的人,有人沉思,也有人皱眉不满。
“尤其是当大家迷茫的时候,更渴望从文艺作品上寻找到安慰和前行的力量。如果我们的文艺作品不能及时跟上,那读者如何寻找到精神力量?
所以啊,同志们,我们在批判过去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当下。全国上下是一片火热的战场,也是我们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大家要勇敢地投入到新时代的写作中去,真正实现文艺为人民写作,为社会主义写作的目的。”
接下来刘一民又提了“谍战题材”等另外几种风格的,鼓励文学多样创作。
刘一民讲完,在掌声中准备下去的时候,有人站起来举手阻止了刘一民下去:“刘一民同志,你为什么如此笃定接下来的创作方向如你所料?”
“因为现实的土壤是文学的生命力所在,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文学创作跟不上读者的脚步,落后于读者,那读者就会将文学抛弃!”
读者将文学抛弃,这个话说的很重,让很多人都面色难看,岂不是在说他们的笔一直落后于时代,甚至最后会被读者所抛弃。
陆遥带头鼓起了掌,先是三三两两,接下来掌声恢复热烈。
张广年拿起话筒总结道:“我觉得刘一民同志说的非常有道理,我们的文学创作就是要跟上时代,跟上读者的脚步,甚至要提前于读者的脚步。当然,文学争论嘛,你有你的道理,我也有我的道理,谁都有理,这才叫百家争鸣。
有了百家争鸣,才有百花齐放!”
惜春派主张“往后看”、偏佐派主张“往前看”,刘一民站起来自成一派,说了一句:“大家要向现在看!”
珠玉在前,接下来其他作者的发言,倒是没引起太大的波澜,更多的都是一些感谢的话。
蒋子龙上台发言的时候,他明显感觉到大家对他的关注多了起来。感受着大家的目光,蒋子龙不经意间用假动作擦了擦汗水,讲起了自己的获奖感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