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80年代人艺开门剧(2 / 5)
来多了一丝咸味。
“师兄,你有什么话想说?”刘一民笑着问道。
见到崔道逸的那一刻,就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崔道逸假装阔达的“嗐”了一下,猛的嘬了一口面后生气地说道:“最近这两天,大家都在传《燕京文艺》要召开《狼烟北平》作品研讨会的事情,邀请了不少人出席。”
“这件事情他们上次召开青年作家座谈会的时候跟我说了,师兄,怎么了?”
“我们《人民文艺》发表的作品,几时轮到他们《燕京文艺》来召开研讨会了。我今天见到了《燕京文艺》的编辑了,提起这件事情我就来气。”
刘一民自己剥了一颗蒜,放进了崔道逸的碗里:“师兄,都是为了文学嘛!《燕京文艺》作为立足于燕京本地的杂志,想要挖掘一下燕京的文化潜力,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说是这样说的,心里面还是觉得别扭。怎么说,这个研讨会也得我们来开!”崔道逸振振有词地说道。
刘一民没有说话,现实可是人家《燕京文艺》先想到的。
崔道逸见刘一民没有说话,继续说道:
“一民,年纪轻轻,但是写作的风格立意很高,取材也是放眼全国。所以,你发作品一定要从全局来看,什么是全局?全国就是全局,我们《人民文艺》是国家的刊物,人民的文学,面向的是全国。
你的作品一直以来就是在国家级别的刊物上发的,可千万不能自降身份啊!你在我们《人民文学》上发表一篇,相当于在其他的文学上发表三篇。”
说到这里,刘一民才反应过来。原来崔道逸是特意等着自己,给自己苦口婆心的洗脑来了,生怕自己被其他人给抢走了。
最近文代会,全国有点份量的刊物,都派人来参加会议了。来的作者多,编辑也多。大会一结束,各个编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拼了命的找作者拉稿子。
这一阵子,刘一民接连见了《十月》《花城》《钟山》等各个杂志社的编辑。
自己的宿舍用门庭若市来形容有点夸张,但也是编辑络绎不绝。
还有一些豫省的刊物,想让刘一民看在老乡的面子上,往上面投一投。
这些都被刘一民手里面没有稿子而拒绝了,不过这不意味着大家死心了。
《十月》《当代》这些就在燕京的编辑,约定有时间还会来拜访刘一民。
加上《燕京文艺》来这么一出,崔道逸的危机感就更强了。
“放屁,崔道逸,你胡咧咧什么呢?”两人正说着话,身后传来一声怒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