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销量一骑绝尘(2 / 5)
;张广年毫不吝啬地继续夸奖道。
“在法国出版,对咱们如今的文坛来说是一件好事,一件振奋人心的喜事儿。要在报纸上刊登一下,一民在法国的事迹,也可以适当的透露一下。”
周杨从革命的时候就在宣传部门待过,新中国成立后当过宣传部门的负责人,自然知道宣传的重要性。
刘一民赶紧说道:“这有点过了吧,我这么年轻!”
“唉,不要提年龄。年龄不是衡量一个作家的标准,作品才是!况且,越年轻越能够激发大家的创作动力。”
周杨定下了基调后,会议正式结束。
巴金在会上就成立中国笔会的事情达成了共识,他在法国转了一圈,觉得笔会对于各国家文学交流还是有很大的好处。
在国际笔会下面,各个国家可以通过这个机构进行交流。目前刚开放,最重要的就是交流。巴金直接将刘一民预定为笔会的第一批会员。
会议结束后,茅盾又跟刘一民详细的谈论了一下文学奖的事情,看来他现在有了几分成立长篇类文学奖的急迫性。
走出文联,张广年拉着刘一民的手,不断地向他介绍着《狼烟北平》和《庐山恋》在读者之中引起的反响。
“你这两部,一篇年轻的读者喜欢,一篇上了年纪的读者喜欢,整个中国的读者群体被你一下子都给捞到了网里面。有时间你去《人民文艺》看一看,堆满了你的读者来信。
我们五月份的时候还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是一位金陵大学的教授写的。评价《狼烟北平》像一壶老酒越品越有味道,多了很多作品没有的‘人’味。”
张广年一边说,一边拉着刘一民往《人民文艺》走,非得要他去《人民文艺》看一看。
到了《人民文艺》一看,果然门口扔着几袋子读者来信,上面都是写着寄给:《狼烟北平》作者刘一民。
“一民,看来编辑部得专门找个地方放你的读者来信了!”崔道逸说道。
“先帮我保管着,总不能让我扛到燕大去!”
“哈哈哈!”
到了编辑部,张广年带着刘一民走到四楼改稿作者住的地方,一群人正在甩扑克,走进去后,张广年大声地说道:“同志们啊,你们看看,大好的时间你们不用到改稿子写稿子上面,你们看看一民,刚从法国回来,你们知道吗?一民的书都要在法国出版了!”
冯继才正躺在床上,一本书盖着脸假寐,听到张广年的话,立马起身,书掉落在了地上:“真的?”
“那还有假?”张广年继续苦口婆心地说道:“同志们,一民有句话说得好,追光的人必将光芒万丈,你们说你们,应该多向一民学习学习。好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