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美国的“伤痕文学”(3 / 5)

加入书签

族从北贩卖到美洲,被白人压迫剥削,后代反抗压迫后最终融入美国社会的。当时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激烈的震荡,几个月后就被改编成了电视剧,美国广播公司在和黄金时刻连播八个晚上,创造了收视纪录。”

    李聪仁激动地说道,这本书加上电视剧的影响,连续几个月成为美国畅销书。

    “F***”穆拉土低声咒骂道。

    刘一民安慰几句,穆拉土才稍微恢复了平静。

    “李聪仁,你想说什么?”克俚福问道。

    “我想说,刘的想法完全可以,这个想法已经被《根》这部给证实了,刘应该将他给写出来。”李聪仁紧紧地握住刘一民的手,疯狂地晃动着。

    克俚福反问道:“可刘是中国人,在美国发表肯定会受到限制。”

    李聪仁的热情熄灭了一半,不过旋即他的眼睛又亮了起来:“现在中美已经建交,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刘就可以带着他的跟美国读者见面。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静观其变。刘可以先写出来,等时机合适了,就在美国出版。”

    “这倒是个好办法。”克俚福说道。

    “刘,中国有句古话,为千千万万人写作,你得为美国嘿人发声。”

    穆拉土也说道:“对,我替嘿人同胞谢谢你了!”

    刘一民翻开《根》这部看了看,确实是揭露了美国嘿人被奴役的惨痛历史。刘一民又看了看其余的书,其中有一本是美国嘿人的生存历史,里面还记载了一本名为《美国嘿人生存指南》的书。

    美国嘿人和白人生活在一座城市,但是他们的餐厅和旅馆跟白人是严格区分开的,白人的地方不会接待嘿人。

    李聪仁告诉他,经过他的了解,目前美国在杂志上发表文章稿酬的标准在每字5美分到20美分之间,也就是千字50美元到200美元。

    这样的稿酬标准让刘一民大吃一惊,同样的长度拿到美国发表是翻倍的赚啊,这还不算外汇的汇率。

    刘一民掸了掸身上的灰尘,沉重地说道:“我觉得我有必要为美国的嘿人民众做点事情,为美国嘿人同志们立命,接过马丁路德金先生的旗帜。”

    刘一民知道不少的关于嘿人的或电影,他先给李聪仁讲的是《绿皮书》,这是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位嘿人钢琴家成名后来到种族矛盾最严重的南方地区巡回演出的故事。

    出发前,他特意找到了一名美国白人来保护他。这名美国白人生活不顺,加上因为酒吧装修暂时失业,正好缺一份工作。

    即使如此,这名美国白人在看到雇主是嘿人的时候,仍然犹豫了。不过随着他们南下,两个人在日常相处的过程中逐渐改变了彼此的看法。

    在南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