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真正的国宝(4 / 5)
里面大通铺,能住十几个人,床铺对面是桌子,桌子旁边还摞着纸箱子,抽烟的人比比皆是。
“来来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刘一民同志!”
冯继才高兴地拍着手让大家安静下来,随着掌声响起,屋子里面安静了下来,都好奇地打量着刘一民。
看了一会儿觉得这家伙也没有长三只眼,跟他们一样,怎么写和诗歌写的那么好?
“刘一民同志也来改稿子?”有人问道。
冯继才想起了自己当时在编辑部问的话,于是学着当时编辑的语气说道:“刘一民同志不需要改稿子!”
“一民,我们这里的作家都很热情,像是一家人。”冯继才热情地跟大家介绍,一一握手。
等介绍的差不多了,冯继才拿出自己的稿子,让刘一民帮忙看,刘一民说道:“老冯,我不是编辑,我给你提不了什么意见!”
“你看看,我写的不好,刚来的时候标点符号都不会用。”
刘一民看了一眼标题,只有一个字——《啊!》,加上一个叹号,刘一民不用看,就知道里面是什么样的内容,肯定是伤痕文学作品。
看了一部分内容,果然是。冯继才在旁边给他介绍起这篇文章的大概剧情走向,一个谨小慎微的知识分子因为一封想像中丢失的家信而落入惊恐、怀疑、揭发、认罪的灾难之中的历程。
刘一民看完后将它放下:“我看你的这篇故事已经写的差不多了,很完整,这是已经改过的稿子吧?”
冯继才诧异地看向刘一民:“火眼金睛啊,确实是改过的。我投给了《收获》,收获编辑李晓林给我寄回来的时候,提了不少的意见。我按照她的意见改过的,改完后再投。”
“发表肯定是没问题的。”
“一民,你最近写的是什么内容?”冯继才好奇地问道。
“写的是老北平人从解放前到解放后的生活经历。”
“写十年期间的事情了吗?”
“写了”
“写的是什么?”
“劳动人民在十年期间也得劳动啊!”刘一民笑着说道。
“没写遭到迫害的事情?”
“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工人谁来迫害他?现实人物是在街道的关照下,干不了重活,街道办将他安置在了作协的招待所,我们聊过。”
刘一民说完,这里面的作家都咂着舌,感觉刘一民的写作风格跟他们不一样,要是他们写的话,肯定是要加上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