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数据与新芽(1 / 4)

加入书签

维多利亚湖的第七周:数据与新芽

清晨六点的维多利亚湖还裹在薄雾里,萧凡踩着沾露的草叶往浅水区走,胶鞋陷进软泥时出轻微的“咕叽”

声。

他手里提着三个水样瓶,瓶身贴着醒目的标签——“浮床区1号”

“浮床区2号”

“深水区对照”

,这是他和阿明每天雷打不动的任务:赶在太阳升起前采集第一批水样,此时水温最低,数据波动最小,最能反映湖水的真实状态。

“萧哥,这边的浮床有点歪了!”

阿明的声音从前方芦苇丛里传来,带着清晨的沙哑。

萧凡抬头望去,只见阿明正扶着一根竹制框架,浮床上的水蓝花叶片沾着露水,像撒了层碎钻。

两人快步走过去,合力把倾斜的浮床推回原位,又用麻绳加固底部的锚点——昨晚的风比预想中大,若不及时调整,水蓝花的根系可能会脱离土壤,影响吸收效果。

“你看这片叶子,”

萧凡忽然指着一株水蓝花,指尖轻轻碰了碰叶片边缘,“比三天前宽了半厘米,根系也扎得更深了。”

阿明凑过来,拿出随身携带的卷尺,小心翼翼地量着:“确实!

123厘米,之前只有118厘米。”

他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在晨雾里格外清晰,“等会儿回去让叶姐测测氮磷含量,说不定能有新突破。”

两人沿着湖边采集完水样,往旧仓库走时,远远就看到仓库的窗户亮着灯。

萧凡加快脚步,推开门时果然看到叶之澜坐在实验台前,面前摊着厚厚的数据册,手里捏着一支铅笔,正低头在表格上画着什么。

她的孕肚已经很明显了,坐着时需要在腰后垫个软枕,桌上还放着一杯温好的牛奶,杯壁凝着薄薄的水珠。

“怎么不多睡会儿?”

萧凡走过去,把水样瓶放在操作台一侧,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没有烫,才放下心来。

叶之澜抬头笑了笑,眼底带着淡淡的倦意:“昨晚整理数据时,现深水区的氮磷含量下降度比浅水区慢了4o,心里一直惦记着,索性早点起来再核对一遍。”

她把数据册推过去,指着其中一行:“你看,这是过去三天的对比,浅水区最低降到了12gl,深水区却还在25gl以上,差距越来越明显。”

阿明也凑过来看,眉头渐渐皱起来:“会不会是浮床的覆盖范围不够?浅水区我们搭了五个浮床,深水区只做了对照采样,没放载体。”

萧凡点点头,拿起一个水样瓶摇晃了一下,瓶里的湖水比刚来时清澈不少,但仍能看到细微的绿藻颗粒:“光靠浅水区的水蓝花,根本没办法覆盖全湖。

得想个办法在深水区也布设载体,可深水区水流急,纯竹子做的浮床容易被冲散。”

三人围着数据册讨论时,仓库门被轻轻推开,老大娘提着一个藤篮走进来,里面装着热气腾腾的玉米饼和煮鸡蛋。

“孩子们,先吃早饭!”

她把藤篮放在桌上,看到叶之澜面前的表格,又笑着说,“昨天我家小孙子去湖边,说看到好多小鱼在浮床底下游,比之前多了好多呢!”

叶之澜接过老大娘递来的玉米饼,心里忽然一动:“大娘,您知道村里谁家会编芦苇席吗?”

老大娘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好多人都会!

之前湖里没污染时,大家都靠采芦苇编席子卖钱。

怎么了?”

叶之澜转头看向萧凡,眼睛亮了:“我想起库内内河的旧数据——当时我们用芦苇纤维混合黏土,做成过轻质的漂浮球,用来吸附矿物油。

要是用这个做深水区的载体,既能利用当地的材料,又能解决竹子浮力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