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剂量(1 / 3)

加入书签

红海素临床日志:剂量突破与意外微光

省人民医院临床实验楼的走廊里,消毒水的气味总比别处浓些。

萧凡手里攥着第6组(2oog剂量)的日监测报告,脚步比往常快了半拍——这是1期临床的最高剂量组,也是决定后续2期能否按计划推进的关键。

叶之澜已经在观察室等他,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截笔,笔尖还沾着没干的蓝色墨水,显然刚填完记录表。

“陈默的生命体征都正常,血压1258ohg,心率72次分,就是有点紧张,刚才问我‘会不会像打疫苗一样疼’。”

叶之澜把陈默的记录表递过来,上面贴着一张小小的便签,是陈默自己写的“妈妈的肝酶指标”

,数字被圈了两圈。

萧凡看着便签笑了笑:“等下我去跟他聊聊,顺便把上次他要的‘nrf2通路科普手册’带来,让他也能跟阿姨讲明白。”

两人刚走到观察室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低低的交谈声。

陈默正拿着手机给邻床的张叔看照片:“这是我妈种的绿萝,上次我跟她说参加实验,她特意浇了两遍水,说等我有好消息就搬来医院,让医生也看看。”

张叔笑着点头,手里的保温杯冒着热气:“我也是为了我家老婆子,她有慢性肾炎,医生说氧化应激对肾不好,要是这药有用,以后就能少遭点罪。”

萧凡轻轻推开门,陈默立刻站起来,眼神里带着期待:“萧工,今天的指标怎么样?”

“很好,”

萧凡把手册递给他,“你看这页,红海素结合keap1蛋白后,nrf2就能像‘开关’一样激活抗氧化酶,你妈妈的肝损伤,就是靠这些酶来修复的。”

陈默听得认真,手指在手册上慢慢划过,突然抬头:“那等我用完这个剂量,能不能让我妈也来做个体检?我想看看她的氧化应激指标。”

叶之澜在旁边接话:“我们下周会安排一次家属科普会,到时候可以让阿姨来,顺便做个免费的基础检测,不过具体能不能入组2期,还要看她的身体状况。”

陈默用力点头,眼眶有点红:“谢谢你们,要是真能帮到我妈,我这辈子都记着你们的好。”

可高剂量组的平静只维持了四天。

第五天早上,护士突然急匆匆跑来:“叶医生,3床的刘阿姨出现恶心症状,还说有点头晕!”

叶之澜和萧凡立刻赶到观察室,刘阿姨正靠在床头,脸色有点苍白:“早上吃完药没多久就开始恶心,也没吐,就是心里慌。”

萧凡赶紧拿起刘阿姨的用药记录,现她是空腹服用的红海素试剂——之前的受试者大多是饭后半小时服用,刘阿姨因为有胃炎,早上习惯空腹喝粥,就提前吃了药。

“可能是药物对胃黏膜有轻微刺激,”

叶之澜立刻联系临床药师,调整用药方案为“饭后一小时服用”

,同时加做胃黏膜保护检查,“您先别担心,我们调整一下用药时间,再观察看看。”

接下来的两天,叶之澜每天都来观察室陪刘阿姨吃饭,确认她饭后按时用药。

到了第三天,刘阿姨笑着说:“不恶心了,也不头晕了,昨天晚上还多吃了半碗饭!”

萧凡拿着新的监测报告,上面显示刘阿姨的肝肾功能指标一切正常,甚至血清中的氧化物歧化酶(d,一种关键抗氧化酶)活性比用药前提高了。

“这是个好信号,”

他跟叶之澜说,“说明即使调整了用药时间,药物的抗氧化效果也没受影响。”

就在高剂量组实验顺利推进时,省医院肾病科的王主任突然找到萧凡:“我看了你们的临床数据,红海素激活nrf2通路,说不定对糖尿病肾病也有帮助。

我们科有3个患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