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最后一次调试(3 / 4)
。
“样品没问题吧?”
萧凡帮叶之澜拎着样品箱,又检查了一遍封条。
“放心吧,我早上起来看了,藻株还很新鲜。”
叶之澜拍了拍他的胳膊,“走吧,陈教授应该在楼下等我们了。”
到了会议室,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
康启生物的李总监坐在第一排,手里拿着个笔记本,正和旁边的人低声交谈。
陈教授带着两人走过去,礼貌地打了个招呼:“李总监,好久不见。”
李总监抬起头,看到他们,笑着站起来:“陈教授,你们来了。
听说你们在红海素培养上有新突破,我可等着听你们的汇报呢。”
萧凡和叶之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信心。
他们知道,接下来的二十分钟,将是决定项目未来的关键。
汇报开始了。
萧凡走上台,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然后看向台下的评委和观众,声音清晰而稳定:“各位老师,各位同行,今天我要汇报的项目是‘红海素高效培养及成品转化技术研究’。
先,我们来看一下项目背景……”
他的汇报很流畅,从项目背景到实验过程,再到数据结果和未来规划,每一部分都讲得很详细。
当讲到“o82”
号培养皿检测到红海素成品时,台下传来一阵小声的议论,李总监也抬起头,认真地看着屏幕上的检测报告。
答问环节到了。
一个评委站起来,问:“你们的成品浓度只有o4毫克克,这个浓度在工业化生产中,成本会不会太高?”
叶之澜立刻站起来,微笑着回答:“这位老师您好,我们目前的成品浓度确实还有提升空间,但我们已经找到了优化方向——通过添加深海嗜热菌的代谢产物,预计能将浓度提升到o8毫克克以上,届时成本会降低4o。
而且我们的培养周期只有十四天,比行业平均水平缩短了一周,这也能进一步降低成本。”
评委点了点头,没再追问。
接下来,又有几个评委提出了问题,比如“如何保证藻株的遗传稳定性”
“成品的纯度如何控制”
,萧凡和叶之澜都回答得很到位,既专业又易懂。
汇报结束时,台下响起了掌声。
李总监看着他们,笑着说:“你们的研究很扎实,尤其是成品转化这一步,解决了行业的大难题。
下午我们安排个时间,详细谈谈合作的事?”
萧凡和叶之澜同时愣住了,然后都笑了。
陈教授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对李总监说:“好啊,我们随时都可以。”
走出会议室时,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暖洋洋的。
叶之澜看着手里的样品箱,突然觉得,那些封闭研究的日子,那些熬夜加班的时光,都值了。
“晚上去吃火锅。”
萧凡突然说,声音里带着难掩的喜悦。
叶之澜点点头,眼睛亮了:“好啊,要特辣的!”
陈教授走在后面,看着两人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
他知道,红海素研究的路还很长,接下来还有成品提纯、动物实验、规模化生产等无数个难题等着他们。
但此刻,看着这两个年轻而坚定的身影,他相信,他们一定能走得更远,一定能让红海素真正走进现实,帮助更多需要它的人。
而萧凡和叶之澜也清楚,这次学术会议的成功,只是项目的一个新。
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把合作落地,把技术优化,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最终的目标前进。
就像他们在封闭研究期间那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一起扛,一起解决,直到看到那束属于他们的,更亮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