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最后一次调试(1 / 4)

加入书签

会议前的最后一次调试

陈教授的车停在实验室楼下时,萧凡刚把最后一份数据报告打印出来。

叶之澜正蹲在地上,把密封好的实验样品箱绑在行李箱上——箱子里装着“红海素-o82”

号的藻株样本和检测试剂,是要带到学术会议现场做展示用的,容不得半点差池。

“东西都带齐了?”

陈教授走进来,手里拿着个黑色公文包,拉链拉得严严实实,“会议手册、ppt优盘、备份数据我都带了,你们的身份证和房卡放在最外层口袋,别到了酒店找不着。”

叶之澜直起身,拍了拍样品箱上的封条:“放心吧陈教授,样品用泡沫垫裹了三层,检测报告和数据图表按您说的,打印了五份备用,连签字笔都多带了两支。

就是……”

她看了眼萧凡手里的报告,“最后一次调试的转化率数据,真的不用再补测一遍吗?我总觉得o4毫克克还能再提一提。”

萧凡把报告叠好放进文件袋,指尖在“转化率12”

那行字上顿了顿:“时间来不及了,现在去测至少要等三个小时,赶不上下午的签到。

而且咱们已经做了五次平行验证,数据稳定,没必要冒迟到的风险。”

陈教授点点头,拎起样品箱试了试重量:“萧凡说得对,这次会议重点是展示‘从无到有’的突破——能稳定产出红海素成品,就已经比很多团队强了。

转化率的优化,等拿到投资再慢慢做。”

三人拎着行李往楼下走,实验室的门在身后锁上,金属锁芯转动的声音,像为这段封闭研究画上了个短暂的句号。

车窗外的街道很热闹,和实验室里的寂静截然不同,叶之澜看着路边掠过的商铺,突然想起封闭期间吃了十几天的泡面,忍不住笑了:“等会议结束,咱们去吃顿火锅吧,我要吃特辣的。”

“先等拿到投资再说。”

萧凡坐在副驾上,打开笔记本电脑,最后一次检查汇报ppt。

屏幕上,“红海素培养技术突破”

的标题用加粗的红色字体,下面跟着的数据图表清晰明了——从初始的褐化失败,到前体浓度突破,再到成品转化成功,每一步都标注着具体时间和参数。

陈教授从后视镜里看了两人一眼,笑着说:“别说火锅了,要是能和康启生物谈成合作,我请你们吃一个月的大餐。

不过这次会议也有不少竞争对手,隔壁省的绿研生物,据说也在做红海素培养,你们汇报的时候要沉住气,别被人问住。”

叶之澜立刻坐直身体:“陈教授,您放心,我们把可能被问到的问题都列出来了,比如‘如何保证大规模培养的稳定性’‘成品提纯的成本控制’,连‘后续的动物实验计划’都准备好了答案。”

萧凡也点头,把ppt翻到“未来规划”

那页:“我们还加了工业化生产的初步方案,估算了设备投入和产能,康启生物是做制药的,肯定关心这些实际问题。”

车开了两个小时,终于到了学术会议所在的酒店。

签到处已经排起了长队,不少人手里都拿着厚厚的资料袋,胸前别着代表证,讨论的话题大多围绕着“生物制药”

“新型材料”

,偶尔能听到“红海素”

三个字,让叶之澜瞬间紧张起来。

“先去房间放行李,下午两点在三楼会议室彩排。”

陈教授看了眼手表,“你们俩趁这段时间,再把汇报内容顺一遍,萧凡负责讲实验过程和数据,之澜负责答问和补充,分工别乱。”

进了酒店房间,叶之澜把样品箱放在桌子中央,又用湿纸巾擦了三遍桌面,才敢把检测试剂拿出来核对。

萧凡则打开电脑,连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