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试管里的生命力(1 / 4)

加入书签

海风拾遗:试管里的生命力

飞机降落在滨海市机场时,舷窗外的云层还带着三亚阳光的暖意。

叶知澜攥着背包侧袋里的试管,指尖能感受到玻璃壁的微凉——那支装着新型藻类的试管被她裹在防震棉里,一路小心护着,连萧凡帮她拎行李时都没舍得松手。

“先回实验室放东西?”

萧凡把行李箱推到她面前,见她总下意识摸向背包,忍不住笑着提醒,“藻类在试管里好好的,别总紧张。”

叶知澜吐了吐舌头,却还是加快了脚步:“早点回去看看才放心,渔民说那藻类长得奇怪,万一有特殊特性呢?”

两人直奔市生态研究所,刚刷开实验室的门,叶知澜就迫不及待从背包里取出试管。

透明的玻璃管里,淡绿色的藻类蜷缩在营养液中,不像在三亚海边见到时那般舒展,连原本泛着的微光都黯淡了几分。

她把试管放在显微镜下,调好焦距后眉头慢慢皱起:“活性降了好多,细胞壁好像在收缩。”

萧凡凑过来,目光落在显微镜的视野里——本该饱满的藻体细胞此刻蔫蔫的,连流动的细胞质都慢了下来。

他伸手拿过实验室的检测仪,轻轻刺入试管的营养液中,屏幕上跳出的数据让两人都沉默了:“活性指数只有在三亚时的三成,再这样下去,恐怕撑不了三天。”

叶知澜关掉检测仪,指尖轻轻敲着实验台:“难道这藻类离开三亚的海水就活不了?可我们取样时带了当地的海水,还加了营养液……”

她突然想起在海边时,那片海域的水带着淡淡的咸涩,阳光照在水面上时,藻类会随着海浪轻轻摆动,像有生命般追着光走。

“得再去三亚。”

萧凡突然开口,见叶知澜抬头看他,又补充道,“现在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我们带回来的海水成分有变化,要么是藻类需要三亚海域的特定环境——不管哪种,都得回去重新取样,还得在当地做现场检测。”

叶知澜立刻点头,转身就去翻研究所的申请表格。

笔尖在“申请事由”

那栏落下时,她忽然想起什么,抬头看向萧凡:“上次跟张教授提过三亚藻类异常,他说要是有新现可以优先申请外出调研。”

说着,她拿出手机给张教授了条消息,附带了藻类的初步检测数据和在三亚拍的照片。

没等十分钟,张教授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知澜,这藻类看着不一般啊!”

电话里的声音带着急切,“你们能尽快去三亚吗?我现在就帮你们走紧急申请流程,经费和手续都不用操心,关键是要保住藻类的活性。”

叶知澜连声应下,挂了电话时,眼眶都有点热——她没想到自己偶然留意的藻类,竟真的被重视。

“申请批下来了,三天期限,够我们做初步调研。”

萧凡把打印好的申请单递过来,见她还在盯着试管,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别愁了,明天一早就飞三亚,这次咱们把取样工具带齐,肯定能找到原因。”

第二天清晨的航班上,叶知澜靠在萧凡肩头,手里捧着厚厚的调研手册,上面记满了要检测的项目:海水盐度、温度、光照强度,还有当地海域的微生物种类。

“这次得在海边找个临时检测点,”

她用笔在“现场检测”

那栏画了个圈,“不然取样回来再折腾,藻类活性又该降了。”

萧凡从包里拿出一张折叠的地图,指着上面标注的红点:“我查过了,三亚的海洋生态实验基地离咱们上次去的海域不远,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咱们需要的仪器。”

飞机落地后,两人直奔实验基地。

接待他们的是基地的老研究员李叔,听说他们是来研究新型藻类的,立刻领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