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岩羊(2 / 3)
”
负责喂养的队员叹了口气,“我们尝试过让其他母羊收养它们,可母羊自己都吃不饱,根本没力气照顾幼羊,只能靠人工喂养。”
萧凡蹲在保温箱前,轻轻摸了摸幼羊的头,小家伙温顺地蹭了蹭他的手,出微弱的“咩”
声。
他突然想起马赛马拉草原上的角马幼崽,想起它们在水洼边争抢饮水的模样——无论是草原上的角马,还是雪山里的岩羊,生命在自然的考验面前,都显得那么脆弱,却又那么顽强。
第二天一早,萧凡跟着王教授、当地向导埃里克去寻找新的觅食点。
埃里克是土生土长的阿尔卑斯人,祖辈都是牧羊人,对阿尔卑斯山脉的每一寸土地都了如指掌。
他背着一把开山刀,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地图:“我父亲年轻时,这一带全是绿油油的草甸,岩羊能从山脚吃到山顶,现在不行了,草甸全退到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地方了。”
三人沿着陡峭的山坡往上爬,积雪没过脚踝,每走一步都要格外小心。
埃里克时不时停下来,用开山刀拨开路边的灌木,查看土壤的湿润度:“草要在有水分的地方才能长,冰川融化的水都顺着山坡流走了,土壤留不住水,草自然长不出来。”
爬了约三个小时,埃里克突然眼前一亮,指着前面的一片凹地:“那里以前是个小冰湖,现在冰化了,应该能存住水。”
萧凡和王教授赶紧跟过去,只见凹地里积着一滩融水,周围的土壤微微泛湿,几株嫩绿的草芽正从土里钻出来,在寒风中轻轻摇晃。
“太好了!”
王教授激动地蹲下来,从包里拿出土壤检测仪,“这里的土壤湿度刚好,适合种植耐旱的高山牧草。
只要我们在这里种上牧草,再挖几条沟渠把融水引过来,就能给岩羊提供一个新的觅食点。”
埃里克也笑着说:“我认识附近的牧民,他们有很多耐旱的牧草种子,我们可以请他们帮忙,一起把这片凹地变成岩羊的‘粮仓’。”
回到科考站后,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
埃里克联系了附近的牧民,牧民们听说要帮岩羊,都积极地赶来帮忙,有的扛着牧草种子,有的拿着铁锹,还有的牵着马,马背上驮着水桶和肥料。
大家分成几组:一组跟着埃里克在凹地周围挖沟渠,把冰川融水引到凹地里;一组跟着王教授翻耕土壤,撒上牧草种子;还有一组跟着萧凡去救助站,把两只幼羊带到凹地附近,尝试让它们适应新的环境。
挖沟渠的时候,队员们的手都冻得通红,铁锹碰到冰层出“叮当”
的声响,可没人叫苦。
牧民安德烈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我小时候常看到岩羊在山坡上跑,它们是雪山的精灵,要是连它们都没了,这雪山就不完整了。”
萧凡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心里暖暖的——无论是马赛马拉的卡鲁,还是阿尔卑斯的埃里克和牧民们,总有那么多人愿意为了守护生命而付出,这份善意,就像雪山里的融水,滋养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生命。
一周后,凹地里的牧草种子终于了芽。
嫩绿的草芽在阳光下泛着光泽,沟渠里的融水顺着地势缓缓流淌,滋润着每一寸土壤。
萧凡和埃里克把两只幼羊带到凹地边,解开它们身上的绳子。
幼羊先是警惕地望了望四周,然后慢慢走到草芽旁,低下头啃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又连着啃了好几口,嘴里出满足的“咩”
声。
就在这时,远处的山坡上传来几声熟悉的鸣叫。
萧凡抬头一看,只见灰鬃带领着岩羊群朝着凹地跑来,它们的脚步比之前轻快了许多,眼里满是兴奋。
灰鬃跑在最前面,左前腿的伤口似乎好了不少,不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