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守望之林(3 / 3)
>
每天清晨,萧凡都会去检查幼苗的生长情况,看着芽尖一天天变长,叶片一点点展开,他悬着的心也慢慢放了下来。
拉齐奥则忙着给村民们培训,教他们如何监测土壤湿度,如何判断树木的生长状况,还制定了“村民守护队”
的制度,让村民们轮流巡逻,防止偷伐者进入。
离开穆龙达瓦的前一天,萧凡在核心区最大的一棵猴面包树下,埋下了第二十三块“共生晶碑”
。
碑体正面刻着猴面包树和雨滴的图案,背面的文字是他和拉齐奥、塔卡一起写的:“储水润根,护林守望,老树的新芽里,藏着草原的未来。”
塔卡送给萧凡一个用猴面包树果实核雕刻的小摆件,上面刻着草原和树林的图案:“这个摆件能提醒你,马达加斯加永远有一片树林在等你回来。”
“探索号”
驶离图阿马西纳港口时,萧凡站在甲板上,望着那片逐渐远去的土地。
阳光下,穆龙达瓦的猴面包树林隐约可见,枝头的绿芽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挥手告别。
林夏走到他身边,递给她一杯热咖啡:“下一站是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科考站的艾米说那里的珊瑚礁因为海水升温,大片白化死亡,我们在红海用的珊瑚移植技术,或许能帮到它们。”
萧凡接过热咖啡,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
他翻开艾米来的资料,照片上的大堡礁一片惨白,原本色彩斑斓的珊瑚礁变成了白色的骨架,几条小鱼在骨架间游动,显得格外孤单。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要是珊瑚都死了,那里的海洋生物也会跟着灭绝,”
他说着从背包里拿出笔,在资料上画起了设计图,“得先建立珊瑚培育基地,培育耐热的珊瑚幼苗,再将幼苗移植到白化的珊瑚礁上,同时监测海水温度,设置降温装置,改善珊瑚的生长环境。”
林夏看着他专注的侧脸,笑着说:“你这刚从草原出来,又开始琢磨珊瑚的事了,就不能歇一歇吗?”
萧凡抬起头,眼里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坚定:“大堡礁的珊瑚白化度比我们想象的还快,要是不尽快行动,用不了五年,这里就会变成一片死礁。
我们得快点过去,不能让这片海洋奇观消失。”
夜晚,“探索号”
在印度洋上航行,月光洒在海面,像铺了一层银纱。
萧凡坐在栏杆旁,手里拿着那个猴面包树果实核摆件,轻轻摩挲着上面的图案——这个摆件,承载着马达加斯加草原的希望,也承载着他们的守护之约。
林夏走过来,在他身边坐下:“你说我们还要走多少路,才能让所有濒危的物种都活下去?”
萧凡转过头,看着她的眼睛,语气肯定:“不管要走多少路,我们都不会停下。”
他顿了顿,又说:“爷爷当年在日记里写过,每一片土地、每一片海洋,都是自然的怀抱,少一份生机,自然的怀抱就会变得冰冷。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给自然的怀抱增添生机,让它永远温暖。”
萧凡低头看着手里的摆件,在笔记本最新一页画了一片色彩斑斓的珊瑚礁,旁边写着:“每一次为树林的坚守,都是对马达加斯加的承诺;每一次向大堡礁的奔赴,都是约定的延续。”
他知道,这场与自然的共生之约,永远没有终点。
下一站的澳大利亚大堡礁里,正有一场关于海洋与生命的奇迹,在等待着他们去开启。
而“探索号”
的汽笛声,正穿过印度洋的浪,朝着新的希望,缓缓驶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