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兰之息(1 / 3)
共生晶语:雾林深处的兰之息
“探索号”
驶入亚马逊流域上空时,舷窗外的云层突然变得湿润。
萧凡趴在窗边,指尖几乎要触碰到玻璃上凝结的水珠——下方的雨林像一片无边无际的绿海,而雾林带就藏在海拔千米的山地间,那片常年被白雾缠绕的区域,正是莉娜邮件里提到的附生兰栖息地。
林夏抱着改装后的悬挂式保水晶坯走来,透明的晶坯里裹着淡绿色的苔藓纤维,在舱内灯光下泛着柔光:“刚和莉娜通完话,雾林带的晨雾比去年薄了三成,她昨天现‘兰之冠’——那株百年附生兰的根系已经开始黑,要是再没水分,最多撑不过一周。”
萧凡接过晶坯,指尖能摸到表面细小的吸水孔,“苔藓纤维的保水测试结果怎么样?雾林昼夜温差大,要是夜间结露留不住,晶坯就成了空壳。”
“在模拟雾箱里试了三天,夜间结露能留住8o,白天蒸量只有1o。”
林夏说着翻开笔记本,指着上面的数据,“就是悬挂卡扣得再调整,雾林里的树干多是斜生的,普通卡扣容易滑下来,得换成带防滑纹的合金扣。”
萧凡点点头,从工具包里拿出金属锉刀,对着卡扣边缘细细打磨:“再在卡扣内侧贴一层软胶,既能防滑,又能避免划伤树干——附生兰的根系全靠树皮吸收养分,树干伤了,兰花也活不成。”
当“探索号”
在雨林边缘的科考站降落时,莉娜正举着一把大伞在停机坪等候。
她的雨靴上沾满了泥浆,裤脚还挂着几片枯叶,显然是刚从雾林里赶回来。
“再晚来两天,‘兰之冠’就真的没救了。”
莉娜接过萧凡手里的晶坯箱,脚步匆匆往仓库走,“昨天我给它裹了层保湿棉,可到了中午,棉絮就全干了,根系上的白色绒毛都开始黄。”
沿着泥泞的山路往雾林带走时,萧凡才真正感受到这里的潮湿——空气里像掺了水,每走一步都觉得胸口闷,眼镜片上很快蒙上了一层白雾。
路边的树干上挂着零星的附生植物,大多叶片蜷缩,只有几株小型蕨类还保持着翠绿。
“以前这条路上全是附生兰,白色的、紫色的、黄色的,一到花期,整个山路都香得很。”
莉娜拨开挡路的树枝,语气里满是惋惜,“现在只剩这些不起眼的蕨类了,连最耐旱的‘岩兰’都没剩下几株。”
抵达雾林核心区时,正赶上晨雾散去。
萧凡抬头望去,只见一棵巨大的望天树高耸入云,树干中部的枝桠间,隐约能看到一团灰白色的东西——那就是“兰之冠”
。
他踩着临时搭建的爬梯往上爬,越靠近树干,越能清晰地看到附生兰的模样:原本该饱满的假鳞茎干瘪得像皱缩的纸团,细长的根系缠绕在树皮上,大部分已经黑,只有顶端还残留着一点微弱的白色,几片残存的叶片也失去了光泽,边缘泛着焦褐色。
“根系已经没办法吸收树皮里的水分了,得靠晶坯直接补水。”
萧凡蹲在树枝上,小心翼翼地拨开缠绕的根系,“先把黑的根系剪掉,再用苔藓纤维裹住健康的部分,然后把晶坯挂在根系周围,让吸水孔正好对着白色绒毛——那些绒毛是吸收水分的关键,不能碰伤。”
林夏和莉娜在树下递工具,老周则在一旁调试湿度检测仪,陈禾负责记录数据,几个人分工明确,很快就开始了紧急救治。
剪根系时,萧凡的动作格外轻柔。
他拿着小剪刀,一点一点剪掉黑的部分,每剪一下都要仔细观察根系断面——只要断面还有白色,就说明这部分还有救。
“小心点,左边那根根系还有救!”
莉娜在树下大喊,声音里带着紧张。
萧凡立刻停下动作,凑近一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