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章 高原晶绽(2 / 3)

加入书签

有细碎的冰屑往下掉。

老周急忙从背包里拿出特制的融冰剂,喷在粘连处,晶芽才慢慢从冰壳上脱落。

回到定居点的临时实验室,萧凡团队立刻开始培育实验。

这次的实验方案针对高原的低温和强紫外线环境设计:第一组用纯高原卤泉卤液+冰蓝晶菌+混合瓷坯,第二组加入5深海守护晶粉末,第三组混合3雾竹共生晶粉末。

老周将培养舱的温度设定为-15c,还加装了紫外线模拟灯,还原高原的自然环境。

第一天,三组瓷坯上都覆盖了一层透明的晶膜,只有第二组的晶膜泛着淡淡的蓝色;第二天,晶膜上冒出了蓝色的晶芽,第三组的晶芽上还带着细小的透明水珠——那是雾竹共生晶粉末带来的保湿效果;到了第五天,晶芽长成了三厘米长的晶须,第一组的晶须是纯透明的,在阳光下会变成淡紫色,第二组的晶须是冰蓝色的,泛着深海脉晶特有的荧光,第三组的晶须最特别,透明的晶须里嵌着蓝色的荧光点,像把雪山的冰和深海的蓝揉在了一起。

“检测到‘低温抗紫外线结构’!”

陈禾的检测仪出急促的提示音,“这种结构能让晶须在强紫外线照射下保持活性,即使在零下三十度的低温里,也不会结冰断裂!”

老周拿起一根第三组的晶须,轻轻弯曲,晶须像丝绸一样柔软,松手后立刻恢复原状:“这晶须比之前的都结实,说不定能用来做高原科考的防寒材料!”

萧凡却盯着第一组的晶须若有所思——它在阳光下会变成淡紫色,可到了晚上,就会恢复透明,几乎看不见。

他突然想起扎西说的“晶花是雪山的祝福”

,或许可以让晶须在夜晚也保持颜色。

他翻出林夏爷爷的日记,在其中一页看到一行小字:“高原晶花需与雪山苔藓共生,方能昼夜显色。”

“扎西,这里有雪山苔藓吗?”

萧凡立刻跑出实验室。

扎西点点头,带着他来到定居点附近的山坡上,那里的岩石缝隙里长着一种暗绿色的苔藓,叶片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蜡质,能抵御低温。

萧凡小心翼翼地采集了一些苔藓,带回实验室提取活性成分。

当他将oo2的苔藓提取物加入新卤液时,奇迹生了。

两天后,新培育的晶须不仅在阳光下是淡紫色,到了夜晚,还会变成柔和的冰蓝色,像雪山夜晚的星空。

“这是‘雪苔共生晶’!”

林夏兴奋地喊道,“爷爷说的没错,晶花真的要和苔藓共生才完整!”

扎西看到“雪苔共生晶”

时,眼睛都亮了:“这和阿爷说的‘雪山晶花’一模一样!

以前牧民们在雪山迷路,就靠岩石上的晶花辨别方向,白天看紫色,晚上看蓝色,比指南针还好用!”

陈禾立刻提议:“我们可以把‘雪苔共生晶’做成高原路标,安装在雪山的必经之路上,帮助迷路的牧民和科考队员!”

萧凡当即和当地的科考站联系,科考站很快派来了工作人员,看到“雪苔共生晶”

后,立刻决定合作——由萧凡团队提供晶须,科考站负责制作路标,安装在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主要登山路线上。

扎西还主动提出,要带着牧民们帮忙寻找更多的高原卤泉,保护天然的晶花生长环境。

就在团队准备深入雪山,寻找更多卤泉时,林夏在爷爷的日记里现了一张隐藏的地图——地图上标注着一处“晶花泉眼”

,据说泉眼里的脉水浓度是普通卤泉的1o倍,周围还长着大片的天然晶花。

“阿爷说过,那处泉眼是雪山的心脏,脉水从那里流出来,滋养着整个峡谷的晶花。”

扎西看着地图,语气里满是敬畏。

三天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