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章 篮晶密码(1 / 3)
冰原卤泉的蓝晶密码
北方的寒风裹着雪粒砸在车窗上时,萧凡正对着笔记本电脑里的冰卤数据皱眉。
屏幕上,阿岩传来的冰原卤泉检测报告里,“负氧离子浓度”
一栏的数字格外刺眼——是川蜀竹海温泉的3倍,而这种高浓度负氧离子,恰好是他之前在文献里看到的“冰骨晶”
形成的关键条件。
“老周,你把竹编瓷坯裹严实点,”
萧凡转头叮嘱,手指敲了敲电脑屏幕,“冰原温度能到零下15c,竹纤维怕冻脆,咱们得先在保温箱里预冷两小时再拿出来。”
坐在旁边的陈禾正给竹晶菌培养皿裹保温棉,闻言抬头笑:“放心,我在培养皿里加了5的甘油,能抗冻,等下到了卤泉边,咱们先测冰面下的微生物活性,说不定能找到和竹晶菌互补的‘冰晶菌’。”
老周则抱着新做的冰纹瓷坯,瓷坯上刻着放射状的冰花纹路,是他特意照着北方窗花的样式编的:“萧研究员,这瓷坯我用了耐寒的箭竹纤维,就算在冰里泡半个月,纹路也不会散,就等冰骨晶顺着纹路长了。”
车子刚停在冰原边缘,阿岩就踩着雪过来了,手里举着个冻得结霜的玻璃罐:“你们可算来了!
这是我昨天从冰卤泉里凿出来的样本,放在罐子里半天,表面就结了层淡蓝色的晶膜,摸着凉得刺骨,却不粘手。”
萧凡接过玻璃罐,对着阳光看,晶膜上的纹路像极了冰面的裂痕,细密又规整。
他立刻掏出便携式光谱仪,镜头刚对准晶膜,屏幕就跳出一串熟悉的峰值——竟然有x元素!
虽然含量只有川蜀竹海温泉的十分之一,却足以让他心头一震:“看来x元素不是竹海独有,冰原卤泉里也有,这说不定是脉水的共性!”
四人踩着齐膝的积雪往卤泉走,冰面下泛着淡淡的蓝雾,能隐约看见泉眼处不断有气泡往上冒,气泡破裂时,会在冰面留下细小的晶点。
萧凡蹲下身,用冰镐凿开一块冰,露出底下澄澈的卤泉,他刚把温度计伸进去,数字就跳停在4c:“这温度正好,比我预想的高2c,适合微生物存活。”
陈禾立刻拿出取样管,吸取了少量卤泉水,滴在载玻片上,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屏幕上,几只细长的微生物正在缓慢游动,身体泛着淡蓝色,和竹晶菌的形态完全不同。
“这就是‘冰晶菌’吧!”
陈禾兴奋地喊,“你看它的细胞壁,比竹晶菌厚一倍,肯定更抗冻!”
老周已经在冰面上搭起了临时保温棚,萧凡将竹编瓷坯放进提前挖好的冰槽里,再倒入混合了冰卤泉、竹汁稳定剂和抗冻蛋白的卤液。
“这次试试分两层培育,”
他指着瓷坯对众人说,“下层用冰卤泉+冰晶菌,让晶核先长出冰裂纹;上层加少量x元素提取液,引导晶须向上生长,说不定能长出‘冰竹共生’的盐晶。”
陈禾点点头,在每个冰槽旁放了温湿度记录仪:“我把保温棚的温度控制在oc,既不会让卤液结冰,又能保持冰晶菌的活性,每天咱们分三次记录数据。”
头两天,冰槽里没什么动静,只有卤液表面结了层薄薄的冰壳。
萧凡每天都会凿开冰壳观察,直到第三天清晨,他刚走进保温棚,就现有个冰槽里的瓷坯泛着淡蓝色的光。
他急忙凿开冰壳,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屏住呼吸——瓷坯的冰纹里,长出了淡蓝色的晶须,晶须顶端挂着细小的冰珠,像冰原上的露珠,而瓷坯下层,冰裂纹已经和晶须连在一起,形成了“冰在下、晶在上”
的奇特结构。
“成了!”
萧凡的声音带着颤,他小心翼翼地取出瓷坯,用手摸了摸晶须,冰凉却不刺骨,反而有种温润的触感,“这晶须的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