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无法解释(1 / 2)

加入书签

所以杨震现在觉得不能只从姻亲关系,就简单的去判定派系阵营关系。

就比如眼前的林尚霄,他和谢开明关系或许不错,但不见得他们是铁杆阵营关系,

此外,因为谢珊珊的关系,加上对谢开明的印象还不错,把他看做是半个同一阵营的人,现在推翻了这个念头,因为谢开明想做的事,是要维护世家的利益,以后注定会尿不到一个壶去,所以现在要区分好。

同时也为了羽绒服不被官方彻底掌控,变成杭州制造局那样不伦不类的,自然要借力打力,利用叶启刚想暗中拆谢开明的台,认同自己的观点。

听到林尚霄暗示得那么明显,简直像个奸商,也对羽绒服感兴趣。

心中马上有了主意,不过故意露出苦笑,转而道:“叶大人,林大人,你们觉得那两种模式哪一种比较好?”

“你觉得呢?”

叶启刚反问。

“下官觉得应该让商人去做这个事,朝廷只收税就好,稳赚不赔。”

杨震肯定了态度,接着又道:“何况现在工部要忙起来了,要从京城到北平府修出一条如大路来,足够工部的所有官员忙得昏天黑地。”

闻言,叶启刚目光一亮,显然,他听懂杨震的暗示了,他要去冲锋陷阵,在大朝会上提出修路大计,而不是把修路计划提交内阁审核。

但条件是,把制作羽绒服的事宜交给民间商人。

由此,叶启刚觉得杨震想靠羽绒服财。

求财,这就好办了。

叶启刚神色不变,沉声道:“羽绒服目前是一种什么情况还无法确定,不过这鹅羽用来写字,看起来还不错,但你用二百文一斤去收购是什么用意?”

林尚霄也反应了过来,鹅羽写字虽然还不错,但这是烂大街的东西,想要高价卖出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无论是百姓,还是贵族都能随随便便弄来鹅羽,傻子都不会花那冤枉银子去买?

所以羽绒服或许能赚到一些银子,这鹅羽肯定要砸在手里,觉得杨震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那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两人都好奇地等着回答。

杨震尴尬地笑了笑,“实不相瞒,这鹅羽下官就没准备赚钱,还准备倒贴一大笔银子,目的只是想要引起足够重视,足够轰动而已,因为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被珍惜,只要这个收购价挂在那边,所有人都会珍惜羽毛,而且用起鹅羽笔写字也不会觉得太掉价。”

两人完全理解不了杨震的想法,还是一脸懵逼地看着杨震。

林尚霄忍不住问道:“问题是你扛得住吗?假设一年收一万斤,一年就需要两千两银子,长年累月下来,你拿得出这么多银子?”

有些话杨震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他的布局可不只想要推广鹅羽笔,和制作羽绒服。

最重要的是准备尝试盘活民间经济,觉得这个法子可行。

这个思路自然是来自于后世的财政刺激,好比以工代赈一个道理。

如今的百姓太苦了,除了种地,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给他们直接银子,那肯定是行不通的,杨震也做不到,他也没那么多钱,更无法说服皇上和文武百官。

他敢提这个议题,会被当成神经病看待。

而收购鹅羽就是一个兜底的补贴方案,激活家禽市场。

根据估算,一只成年的鹅能产出大概三两左右的羽毛,这里的一斤是十六两,也就是说五只鹅才能产一斤鹅羽。

相当于每只鹅补贴了五十文左右,如果鹅羽笔推广成功,也会消耗掉大量的鹅羽。

所以杨震觉得每年要付出几千两银子就足够了,至于银子从哪里来,百姓有了银子,自然想要让子女读书,自然需要买书。

那么笔秀阁赚的银子足够补上这个窟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