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深信不疑(1 / 2)
杨震也承认人有三六九等之分,但是这么赤裸裸的划分等级,不仅显得可笑,还埋下不少隐患,因为这种等级划分自动带着拉仇恨的效果。
后世,也有不少人觉得自己比较高贵,但这种话只能在心里想想,绝对不敢说出口。
暂时也管不来这种事,但是不想让羽绒服也变成象征身份的标志,因为羽绒服他搞出来的,要是变成身份象征,就觉得别扭。
场面突然有些安静,谢开明,胡季和周平峰三人的脸色都凝重了起来。
显然,杨震的话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冲击,或者说,这和他们开始预定计划出入很大,心中忍不住开始比较这两种截然不同思路,究竟哪一种比较好。
这里面也确实值得深思,只收税,带来的税收虽然不是很多,但是胜在稳操胜券。
如果完全掌控羽绒服产业,投入巨大,也许收益也会巨大,但是同样的风险也高,朝廷如今可经不起这样折腾。
三人暗中交流了一下眼神,周平峰认真道:“杨大才子的建议确实不错,不过还需要商议一下,也问问皇上的意思。”
杨震心中暗爽,因为暂时搁议,那就代表着有机会,谢开明想把羽绒服当成升任内阁辅的第一个政绩来做,阻力就有点大了。
毕竟无论是内阁,还是六部,求稳的官员占绝大多数,即便是谢开明的门生,也不乏求稳的官员,一旦现谢开明太激进,也会心生疑虑。
所以,现在也不需要补充什么了,显得画蛇添足,让他们自己想好了,于是道:“那下官就回去等消息了。”
这场谈话也宣告结束,杨震回到工部之后,也没心情去档案库房看档案了,他把事情又重新梳理的一遍。
马上觉一个逻辑很难说通的地方,那就是羽绒服都还没做出来,只是和皇上提了一嘴,还只是昨天的事,为什么谢开明就有了掌控整个产业的构思呢?
不要说古人,就是现代人,反应也没这么快的,连计划书都没看到,计划就已经在心中生成,这就很古怪。
这就好比在大街上看见了一个女子,然后连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一样离谱。
杨震想了好一会儿,觉得原因只有一个,谢开明非常信任自己,觉得这事百分百一定能做成。
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有两个因素,一是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得到他的肯定,他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所以这是把自己研究得非常透彻,肯定不止在京城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被拿用放大镜研究,估计在余湘府暗中做的一切,也被他摸得一清二楚。
因此,谢开明觉得自己推行羽绒服一定能成功,加上亲自测试鹅羽笔真的好用,就已经预见到其巨大潜力。
第二,应该是收购鹅毛和鸭毛的价格太高,也做得太高调,还许下永久收购这样的话,使得谢开明更加深信不疑。
因此,连保持观望这种念头都没有,就是要快刀斩乱麻,马上准备截胡,当做政绩来做。
由此可见,谢开明是个相当果决的人,完全没有一丁点儿优柔寡断的特性。
杨震突然挺无语的,谢开明如果真把自己研究透,知道余湘府几年内就展了起来,为什么不去大搞水库,这才是帝国的根基。
从这一方面讲,谢开明也是有点急功近利的,因为余湘府的模式完全可以复制,向各州府推广,只要把粮食产量这一项搞好,社会就差不了。
他没这么选择,就是因为复制余湘府模式要见效,需要好多年的时间,而且开始会很辛苦,投入也巨大。
他不敢保证能当那么久的内阁辅,怕给别人做嫁衣,所以选择见效最快的。
就在这时,传来由远及近的脚步声,杨震感知了一下,有点意外,竟然是叶启刚和林尚霄两位大佬联袂而来。
想必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