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日记(1 / 6)
两人在村长房间里搜寻了一阵,似乎除了几张老照片,再也没有别的现了。
陈槐在这里甚至连一点阴气都没有感受到。
就像是初到这里时的感觉一样,干净得不正常。
见无法获得更多收获,他们决定下楼和大家汇合。
刚走到楼梯口,就听见楼下传来刘晓天的声音:“大爷,你再讲讲吧,当年到底有多惨啊?”
楼下一众玩家们和村长一起围坐在圆形的餐桌边,桌上摆着一筐馒头、一盆白粥、几碟子酱菜,虽然看起来就很寡淡,但众人从昨天到现在水米未进,别人不知道,反正陈槐是有那么一点点饿了。
想起昨天付了钱却没能吃到的豆腐脑,他揉了揉胃部,觉得更饿了。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我们起晚了!”
余千岁热络地拉开两把椅子,两人在桌边坐下,“村长你不厚道啊,叫了他们不叫我俩。”
村长浑浊的目光在他们两人之间来回扫过,然后干巴巴地笑了一下:“我叫了,也许你们二位昨天偷偷摸摸做了坏事,所以连我敲门都没能吵醒你们吧?”
“没有啊,我们都是良民,怎么会做坏事呢。”
余千岁笑眯眯地拿起一个馒头递给陈槐,“吃吗?”
陈槐接过馒头,他实在是饿了,再不吃东西真的会低血糖,对胃也不好。
正打算送进嘴里,却见徐建国对他轻轻摇了摇头。
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馒头,还是当没看见对方的小动作,咬了一大口。
碳水带来的糖分在咀嚼下翻起微甜,让他的心情好了一些,抬眼看向刘晓天:“你们在聊什么呢?”
“在聊村子以前闹饥荒的事。”
刘晓天见他吃馒头,愣了一下,然后看了眼徐建国,还是选择先顺着话题往下说:“村长在拿六十年代大饥荒的事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
“大饥荒?”
陈槐想了想,这事儿似乎听说过。
那个动荡刚结束的年代,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偏偏老天不成全,华国上下闹起了饥荒。
很多人别说吃饭了,能有树皮嚼上两口都已经是幸运的。
“我听老人说过,那段日子很难熬吧?”
“是啊,那时候啊,大部分人只能靠观音土饱腹。”
村长的摩挲着面前的碗沿,感叹道:“吃多了观音土的人,肚子都越来越大,大到像怀孕了一样,那肚子把皮都撑得快透明了,最后活活撑破肚皮而死。”
在座的人里,年纪最大的也就四十多岁的徐建国。
很多人都出生在华国经济腾飞的时期,在他们的印象里,别说鸡鸭鱼肉了,再穷总该有碗粥喝吧。
有些人也听说过这事,但因为过于惨烈,长辈们很少拿出来细说。
毕竟现在的日子都越来越好了,这样的过去并不值得时常回忆。
“那……你们村子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
刘晓晨问。
“我们啊……”
村长咧开一口黄牙,出一声乌鸦一样干瘪刺耳的笑声,“我们村运气好,村里的地还算肥沃,所以受到的影响不大。”
他搓了搓手,叹息着:“只是总是有逃荒的人逃到我们这里。
这些人后来都留了下来。”
听到这话,陈槐和余千岁对视一眼,都想到了那几张老照片。
从照片里看,这个村子的土地可算不上肥沃。
陈槐突然想到,照片上的时间标记,确实是五六十年代的时候。
村长在说谎。
但是为什么呢?他想对这些陌生的外来人隐瞒什么?
村长敲了敲桌子,盯着桌边的玩家们,低声说:“所以食物是很珍贵的。
你们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