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2 / 3)
权南征北战的大将军,其能力和风格早已为众人所熟知。
故而,但凡头脑清醒、眼光敏锐之人,都心知肚明,这两次惊世骇俗、扭转乾坤的战役,绝无可能出自何进之手。
于是,在那些有心人的暗中探查与不懈追寻之下,沈策的身影终究还是浮出了水面。
沈策的名字,犹如一阵狂暴的旋风,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了整个暗影禁域。
一时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许权的麾下竟有这样一位卓尔不群的将领。
众人皆传,沈策在战场上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谈笑之间,就让杨烈那浩浩荡荡的五十万大军如云烟般消散,灰飞烟灭。
随着沈策被挖掘出来,这两场惊心动魄的战役的所有细节,也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了众人面前。
众多将领怀着好奇之心,开始对这两场战役展开深入的研究,不放过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他们反复琢磨,仔细推敲,试图从其中探寻到胜利的密码。
在深入研究之后,所有将领无不感慨万千。
他们一致认为,沈策仿佛拥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能够精准地料敌先机。
战场上的每一个微妙变化,敌人的每一次行动动向,他似乎都了如指掌。
沈策在众人心中,俨然具备了神鬼莫测的能力,许多人甚至给他起了一个响亮的外号——“兵仙”
。
然而,他们却无从知晓,沈策之所以能够在战场上挥洒自如,屡战屡胜,并非全凭自身的天赋异禀和神机妙算。
实际上,沈策的背后有着刘宏所提供的情报支持。
对于沈策而言,他在战场上就如同开了全图视野的外挂一般。
敌人的所有情报,甚至包括敌人最高领导决策层的每一个决策、每一道指令,他都能清晰明了地掌握。
在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下,如果还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那简直就是一种莫大的无能。
沈策的赫赫声名,无疑是建立在杨烈那惨痛至极的损失之上。
随着沈策的威名远扬,杨烈心中的怒火犹如熊熊燃烧的烈焰,越烧越旺。
据从杨烈都城传出的可靠情报称,杨烈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怒不可遏,将自己书房中但凡能砸的物件统统砸了个稀巴烂。
要知道,杨烈本就是带兵打仗出身,骨子里流淌着好战的血液,当即就要亲自披挂上阵,御驾亲征,誓要与沈策一决高下。
好在朝中的大臣们头脑清醒,无论是那些以笔为剑、以舌为刃的文臣,还是久经沙场、战功赫赫的武将,都极力劝阻杨烈这一冲动之举。
他们纷纷进言,认为当下沈策兵锋正锐,士气如虹,此时杨烈御驾亲征,实非明智之选。
即便杨烈执意要亲征,那也应当等到局势稍稳,军队得以集结完毕,士气充分提升之后,再行出击。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绝非出兵的良好时机。
更何况,南方还有南方王秦锋在旁虎视眈眈,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因此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杨烈在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后,自己也陷入了长久的沉默,经过深思熟虑,他终于按捺下了心中那股汹涌的愤怒,选择以更为理智的方式应对当前的局势。
他开始有条不紊地调集军队,全力进行防守部署。
不论是对南边秦锋方向的防守,还是西边各隘口的防御,都在同步紧张地进行着。
然而,此次损失了将近五十万大军的杨烈,可谓是元气大伤。
如今他手中可用的军队数量锐减,无奈之下,只能加紧招募新兵,并对其进行紧急训练。
甚至出现了一个老兵要带领十几个新兵的局面,这无疑让杨烈一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