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有序推进中(2 / 3)

加入书签

“老霍,打扰了。我们在培育新型‘光苔’时,发现它对特定方向的深空能量波动异常敏感。当‘洞察’网络标记的某些异常信号出现时,这些小家伙会集体变得黯淡或是发出异常频率的荧光。它们…好像活的深空能量传感器,而且反应似乎比我们的仪器还快一点点。数据包发你了,觉得可能有点用,你看看。”

霍哲心中一动,立刻打开了数据包。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光谱数据和视频记录。快速浏览后,他发现了令人惊讶的相关性:几种特定光苔的亮度波动,与之前“洞察”网络捕捉到但无法确认的几处微弱异常信号,存在高度的时间同步性!

“统子,将刘薇提供的‘光苔感应数据’与qVFN\/ScGLA历史数据库进行跨时间维度关联性分析,寻找未被识别的隐藏模式及置信度。”

【关联分析中…发现3处新的微弱信号源,此前因信噪比过低被过滤。模式匹配:与“虚空撕裂者”技术特征部分吻合(置信度51%)。回溯分析显示,光苔的荧光强度衰减\/频率偏移现象,平均比qVFN传感器捕捉到对应能量波动早0.7至1.3秒。】

“超前感应?” 霍哲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关键细节。这短暂的提前量在高速太空战中可能意味着宝贵的预警时间。

“林夜,立刻启动‘光苔感应’可行性验证项目‘绿弦计划’。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照实验。 在刘薇的实验室和生态舱段其他几个不同位置,建立受控环境培养舱,培育同一批次的敏感光苔。

第二步:模拟刺激。 使用经过校准的能量发射器,在隔离屏蔽环境下,向一组实验光苔施加已知的、强度渐变的、模拟‘虚空撕裂者’特征的微弱能量脉冲。另一组作为对照,只接受自然背景辐射。

第三步:数据采集。 高频摄像机记录光苔的亮度、颜色频谱、反应延迟和恢复时间。同步记录所有环境参数。

第四步:双盲测试。 在不告知刘薇团队具体脉冲类型和发射时间的情况下,由ζ-3的团队随机施加不同类型的能量刺激(包括目标信号、自然噪音、以及其他文明的能量特征),测试光苔反应的特异性。

第五步:实地部署。 如果前四步证明有效且可靠,将筛选出的高敏感性光苔样本,移植到生态舱段外围几个战略位置的观测舱外壁或特制的微型卫星平台上,与‘洞察’网络节点并置,进行实战环境下的长期稳定性与可靠性测试。

通知刘薇,她的发现极具价值。‘绿弦计划’由她主要牵头,ζ-3的团队提供技术支持,θ-9协助分析能量模式。我要尽快看到初步验证报告。我们需要确定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可重复、可量化、具有实战价值的预警手段。”

“生物信号预警…”林夜感到有些新奇,“这听起来像是回到了原始时代,但…或许在应对某些极端隐匿科技时,最原始的生命感知反而能出其不意。”

“科技与本能,并不矛盾。”霍哲看向星图,“我们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武器。无论是超导线圈还是发光苔藓,只要能可靠地守护家园,都值得尝试。‘绿弦计划’的目标就是验证这种‘原始’感知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部署完各项指令,霍哲感到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逐渐清晰的思路。对抗“虚空撕裂者”这样的敌人,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技术路径。必须多管齐下,将最前沿的科技与这片星域特有的资源和现象相结合,构建一张立体、多维、难以被穿透的感知与防御网络。

“星芒”是最终的战略之盾,“洞察”是锐利之眼,而“星之子”的共鸣、光苔的感应(待验证)、乃至更多尚未发现的本土奥秘,则可能成为意想不到的预警弦丝。

他再次调出那幅不断更新的“综合安全态势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