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星芒初动:理论与困境(1 / 2)

加入书签

第二百五十八章 星芒初动:理论与困境

控制中心的决议化作了无可辩驳的行动指令。

生态舱段如同一个被注入强心剂的巨人,其庞大的生产、科研体系以前所未有的优先级开始为“星芒”与“洞察”两大项目让路并倾注资源。

随着项目的推进,虽然出现了短暂的能源供应失衡,但对于绝大多数居民而言,他们曾是随飞漂泊无依的挑战者,如今能在这片坚实的“土地”上安定生活,拥有稳定的居所,已感到无比满足。

能源供应的轻微波动和部分非必要生活娱乐设施的限电,在他们看来不过是迈向更安全未来的必要代价,甚至鲜有人对此提出疑问,更多的是对管理层决策的默默支持与信任。

【“星芒”项目(引力子束流扩散阵列)正式启动】

【最高权限授权:战忽总局】

【总工程师:ζ-3】

【核心目标:构建能产生可控引力潮汐波的战略防御系统】

【阶段任务:完成GbdA-a原型机理论验证与核心部件试制】

张衡的实验室瞬间成为了整个生态舱段最繁忙的区域之一。全息投影上,复杂到令人目眩的能量流图谱、时空曲率公式、以及密密麻麻的待验证方程几乎占满了每一寸空间。团队内部弥漫着一种高度专注且略带焦灼的气氛。

“否决!第七套能量注入方案模拟结果:失败!”年轻的研究员李健声音干涩,指着屏幕上爆散开的红色能量云图,“看这里,在普朗克时间尺度上,能量场的不均匀性呈指数级放大,直接导致了时空度规的剧烈震荡,最终引发局部时空结构崩溃。这方案行不通。”

工程师王薇没有气馁,她快速调出另一组数据:“李健的担忧是对的,粗暴的能量注入等于自杀。但我们或许可以换个思路。看这份从‘求知者号’引擎日志中逆向出的部分能量流图谱,还有林雪团队共享的‘星尘网络’能量协调模式。它们都显示出一种‘谐振放大’的特征。我们是否可以不直接‘创造’引力场,而是寻找当前时空背景下的某种本征‘谐波’,用精确的能量脉冲去‘激发’它,使其共振放大,从而用较小的能量引导出更强的时空弯曲?”

“谐波激发?”原蓝星理论物理学家钱森皱起眉头,“王薇的思路有创意,但实施起来难度极大。时空背景不是均匀的弦,它的‘谐波’频谱极其复杂且动态变化,充满了混沌特性。如何精准定位那个需要的频率?又如何保证激发过程的稳定性,避免激发到相邻的、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的模态?”

“这就需要海量的计算和精准的建模。”张衡沉声道,目光扫过团队,“我们不能盲目试错。统子,申请超算中心‘方舟’65%的算力资源,优先运行新提出的‘时空本征谐波激发模型’(SIE模型)。输入参数:第一,实时导入星尘网络监测的全域时空曲率微扰数据作为背景场;第二,引入我们从艾塔尼安数据中解析出的‘能量-时空耦合系数’;第三,设定约束条件:最终形成的引力潮汐波强度必须达到阈值ΔG,且空间稳定性参数σ必须高于0.95。”

【指令确认。算力分配中...SIE模型加载...多参数输入...开始并行计算...预计完成时间:5.8天际时】

庞大的计算无声地展开,每一个瞬间都在消耗着巨量的能量,也燃烧着所有研究人员的期待。实验室里只剩下设备运行的微弱嗡鸣和研究人员偶尔低声交换意见的声音。

霍哲的身影出现在实验室门口,他没有打扰任何人,只是默默地观察着全息屏幕上滚动的复杂数据和模拟进度条。

霍哲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混合着高度专注与巨大压力的氛围。

林夜跟在霍哲身后,低声道:“能源部报告,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