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包子铺里遇旧识(2 / 4)
仵作早该换了。难道是当年那个姓胡的?”
“就是他。”张青接口,“胡仵作当年收了阎婆的钱,在卷宗里动了手脚,把‘失手杀人’写成了‘故意行凶’。后来他怕事,辞了差使,躲在乡下种红薯,怎么突然被赵县尉找出来了?”
石勇把手里的空碗往桌上一墩:“这不明摆着吗?想翻案重审,给宋哥哥扣个死罪!”
孙二娘没说话,起身往灶后走,掀开最底下一层笼屉——那里藏着个暗格,她从里面摸出个油纸包,打开一看,是半包晒干的苍术。“你还记得这东西不?”她问石勇。
石勇愣了愣:“这不是老王头当年给的解毒药吗?说能解蒙汗药的劲儿。”
“是他。”孙二娘把油纸包收好,“老王头昨儿个说,胡仵作前几天回了趟县城,去药铺买了些安神的药,还跟掌柜的念叨,说‘拿了别人的钱,夜里总梦见阎婆惜来找他’。”
张青在一旁添柴,火光照亮他脸上的疤:“怕不是赵县尉逼他改供词,他心里发虚?”
石勇一拍大腿:“准是这么回事!胡仵作那老东西,一辈子贪财又胆小,被赵县尉吓唬几句,再塞点银子,保准啥都敢说。这可咋办?宋哥哥要是被抓了,俺们这些弟兄……”
孙二娘打断他:“急啥?办法总比难处多。老王头还说,胡仵作有个软肋——他小孙子去年得了场怪病,右腿没了力气,走路一瘸一拐,找了好多大夫都没治好。他现在最盼的,就是有人能治好他孙子。”
石勇眼睛一亮:“二娘的意思是……”
“俺娘家有个偏方。”孙二娘慢悠悠地说,“当年俺娘还在的时候,跟个游方郎中学的,专治小儿腿软的毛病,用的都是寻常草药,就是熬起来麻烦点。老王头说,胡仵作天天去城隍庙烧香,求孙子好起来呢。”
张青往灶里添了最后一把柴:“你的意思是,咱们帮他治孙子,换他说实话?”
“不止。”孙二娘嘴角勾起一抹笑,那笑容里带着当年在十字坡开店的机灵劲儿,“赵县尉想让他改供词,无非是想拿宋哥哥的案子当梯子往上爬。可他忘了,胡仵作当年做的手脚,不光宋哥哥的案子,还有三年前张屠户儿子被人打死的案子——那回他收了凶手的钱,把‘他杀’写成了‘意外’。”
石勇的眼睛瞪得溜圆:“你咋知道的?”
“老王头的药铺挨着县衙,当年胡仵作喝醉了,在药铺里跟人吹过牛,被老王头听见了。”孙二娘端起碗喝了口热水,“那案子的受害者家属,现在还在到处喊冤呢。要是把这事捅出去,赵县尉还敢用他当证人?怕是躲都来不及。”
正说着,铺子门口又热闹起来。一个穿灰布衫的小厮跑进来,见了石勇就喊:“石大哥!俺找你半天了!朱都头让你去趟城隍庙,说有急事!”
石勇起身要走,孙二娘叫住他:“等等。”她从灶后摸出个布包,“这里面是俺按偏方配的草药,你带给胡仵作,就说是‘路过的好心人听说孩子病了,送的方子’。别提我们,也别提宋哥哥。”
石勇接过布包,沉甸甸的:“二娘放心,俺懂。”
“还有。”张青递给他一把短刀,“这刀你带着,赵县尉的人最近盯得紧,真遇上事,别硬碰硬,往东边草料场跑,那里有俺们认识的人。”
石勇揣好刀和布包,又抓了两个包子塞在怀里:“谢了二娘,张大哥!等这事了了,俺请你们吃李屠户的酱肘子!”说着一阵风似的跑了。
孙二娘看着他的背影笑了笑,转头对张青说:“你说,胡仵作会收这药吗?”
张青往笼屉上盖了块湿布:“他要是还有点良心,就该收。再说,就算他不收,这方子传到街坊耳朵里,总有人念咱们个好。江湖上的事,不就靠这点人情往来撑着吗?”
日头渐渐升高,街上的人多了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