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一棵树(1 / 2)
总之,毛骧能想到的运用场景,徐达、李善长等大明顶级智囊自然也瞬间想到了其在军事布防、城防管理、乃至情报收集方面的巨大潜力。
毛骧忍不住直接看向江叶,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江先生,此等神物,若带回大明,可能使用?”
江叶早就料到会有此一问,他沉吟片刻,给出了一个现实的答案。
“摄像头本身,我可以提供一些。但是……”
他话锋一转,“这东西要发挥作用,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需要配套的线路铺设,还需要专门的显示屏幕和存储设备来查看和保存影像……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以大明目前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恐怕难以独立支撑和维护。”
“最多只能在极小范围内,比如皇宫核心区域,依靠我提供的发电机和全套设备短暂使用,无法大规模推广。”
这个答案让毛骧等人火热的心冷却了几分,但也让他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后世的科技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建立在庞大而坚实的工业体系之上的。
带着朱元璋一行人体验了风驰电掣的高铁,那平稳的速度与窗外交替变幻的城镇风光,引得众人惊叹连连。
抵达北京时,已是晚上十点。
出了灯火通明的高铁站,早有等候在此的大巴车接上他们。
车子并未驶向酒店,而是朝着一个方向而去。
江叶在车上卖了个关子:“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特别的节目,不过,可能需要熬熬夜。”
朱元璋闻言,浑不在意地一摆手:“三日不睡,于我等亦不打紧。”
其他众人也纷纷点头,兴致勃勃,对接下来的行程充满期待。
当大巴车最终停下,众人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夜幕下巍峨庄严的天安门城楼,以及远处那一片沉静肃穆的宫殿剪影。
江叶引着众人向前,声音在寂静的夜色中格外清晰:“陛下,诸位,眼前这片宫殿群,便是后世所称的‘故宫’,也就是……燕王朱棣迁都北京后,倾力建造的皇宫。”
朱元璋一行人驻足,仰望着这座在历史中屹立了六百年的宫阙,神色复杂,心中涌起万千感慨。
月光勾勒出飞檐斗拱的轮廓,与记忆中应天府的皇城既相似又不同。
朱榑看着那比他想象中更为宏伟壮丽的建筑群,忍不住小声嘀咕了一句:“四哥他……还真是……”
话未说尽,但语气里混杂着难以言喻的惊叹与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
徐达、李善长等一众老臣亦是神色各异,目光深邃,仿佛能透过这红墙黄瓦,看到那段皇权更迭、父子兄弟间的往事风云。
因为早已特殊报备过,原本夜晚不对外开放的故宫,此刻却为他们一行人敞开了大门。
就连江叶也是第一次在如此静谧的深夜踏入这座古老的宫城,能享有此等殊荣的人,只怕少之又少。
夜晚的故宫,褪去了白日的喧嚣与游人的足迹,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风貌。
皎洁的月光如水银泻地,流淌在空旷的广场和漫长的宫道上,两侧朱红的高墙在夜色中显得愈发深邃肃穆。
殿宇楼阁的轮廓在星空下静默矗立,飞檐上的吻兽成了剪影,仿佛守卫着百年的秘密。
只有他们一行人的脚步声在青石板上轻轻回响,更添几分寂寥与神秘。
空气中弥漫着古木、石砖与岁月交织的特殊气息,宁静,却沉重,仿佛每一片瓦、每一块砖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悲欢离合与权力更迭。
江叶在心底里可惜,可惜南京的那个明皇宫不在。
若是在的话,不知道当年的主人,穿越六百年后,踏入那座皇宫,会是何等光景。
夜游故宫结束后,时间已近凌晨。
江叶带着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