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世上难有两全法(2 / 3)

加入书签

,还是人们思想转变的太快我落伍了呢?”

师母露出一脸不解的神情,没有抬眼看于天他们,依旧目光迷离的恍惚着前方,所以这话不像是在问于天,更像是在问自己。

于天却当成了问自己,但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毕竟人生,哪里有什么答案。

他只知道,在美好社会,确实有那么一批人,被快速飞驰的时代所抛弃,他们变成了年轻人眼中鄙弃的文盲,他们有着似乎迂腐的想法和观念,其中之一的表现就是,当一件事物坏掉,年轻人会毫不吝惜的扔掉,转头再买一个新的,但他们会拾起来,重新修一下,接着用。

所以他们身上带着奋斗和艰苦时代的特性,这种特性让他们在那个经历过文化断裂的时代顽强的活了下来,就像是在沙漠中经过漫长的爬行最终活下来一样,可是当改革的风气吹响,让他们一下子涌进河水当中,不会游泳的他们,自然就沉溺在其中。

而新一代的年轻人,用着自学的狗刨式,在海洋里扑腾,自以为骄傲的目中无人,不可一世,将老一辈的种种都当成禁锢他们飞行的枷锁,认为那是迷信腐朽和庸俗。

无疑被时代遗弃的那一代是悲哀和无奈的,被河水浸泡过的新一代是无知和狂妄的,因为在河水里,除了能够解渴在,还有可能被淹死。

但这是一种社会发展潮流的必然和无奈,属于一个时代特有的象征,而师父这种观念,除了个人的性情外,最多只是他们这一群人的固执,那就是修灵人的脾性。

于天身为一个修灵人,自然知道修灵人之于一个普通人的分量,毕竟不是谁出生就是修灵人,都是经过艰苦的训练和磨炼,经过血和汗的浇灌才长成的。

就像一名剑客,怎么可能轻易放下手中的剑,恐怕修灵人也已经成为师父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师父有着这种执着,也是情有可原,至于这种执着是对权力的执迷,还是对修灵人的独钟,这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身为修灵人,于天能够理解师父,但反过来,他也是一名子女,有过父母有过家庭,也从世事和师母的感慨中,明白家庭的重要性,一位父亲,一位丈夫在家庭的重要性。

于天小时候对乡下外婆的记忆,曾经有那么一点印象,是家长让外婆到城里生活,既能够贴身照顾,也能够让她涨涨世面,看看外面多彩的世界。

可外婆死活就是不同意,说什么从乡下到城里舟车劳顿,骨头都要散架的不想折腾,还是在乡下自在,有着熟悉的一切,有着认识的一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最主要的是,外婆能够从周围熟悉的,万古不变的事物当中,找寻到一种平淡的和睦,踏实的心安,这恐怕才是她不愿意离开的原因。

于天从师母的愁容中,也能够感受到迟暮对于人的分量所在,不仅仅是对死亡脚步逼近的思考,不仅仅是对万事无奈的包容,更多的是一种寻求,一种皈依,一种归于平淡的纯真,像生那般的纯净,像死那样的平和,像一条即将干枯的河流,像正要落山的斜阳。

世上本就没有对错之分,所以一旦两者相遇,所有人都说自己有理,就像跷跷板一样,似乎不可能平衡。

那又要说了,这种可以平衡,平衡的点,主要在师父。

师父可以在搭理剑阁的同时,兼顾家里。

最理想的,就像上班一样,白天去剑阁上班,晚上回家里,有热饭菜,有热炕头,多好。

即便要去外面出行任务,那也就像出差一样,少则三五天,多则三五月,到时候回来,到家里亲热一番,寒暄一番。

考虑到师母想要安稳的晚年和睦,那师父就应该多照应家里,多陪陪师母,照顾照顾子孙,搭理搭理生活琐碎的平凡。

至于阁中的事,大可不必事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