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新的萝卜(2 / 3)

加入书签

bsp; Ice却打断道:“但我以为你更应该清楚,你吃的从来就不是非遗这碗饭,而是流量。”

    孙雅莉一愣,有些心虚:“可是蹭明星流量的营销号太多了,我也很难出头。”

    “那就换一种吸引流量的方式。”

    Ice将手中一份计划书递给孙雅莉:“非遗是你的赛道,你的非遗传人人设已经立住,但如果只是靠这个人设去蹭其他的热度,那你人设的意义何在?”

    孙雅莉根本不知道主管什么意思,说我不能吃非遗这碗专业饭的是你,说不能只借这个名头蹭流量的还是你,话都让你说尽了。

    只不过,打开这份计划书,却让孙雅莉瞬间明白了主管的意思。

    “您是说……既然捧非遗捧不起,就干脆踩非遗?”

    “不是我说,而是公司的意见。”Ice双手交叉,拄在桌子上:“我们的根基是什么?是流量。那么为了获得这份流量,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不顾一切的魄力。

    赵娟为什么能成功?是因为她自行车骑得好么?不,是因为她腿够长,漏的够多。林可为什么能崛起,是因为她有什么专业素养么?不,是因为她豁得出去,她什么都不在乎。

    现在再想想,你差在哪?

    困在自己舒适的井里去看外面的天空,是永远无法起飞的。现在所有人都可以嘲笑她们手段卑劣,但是当她们站在山顶俯视一切的时候,她们只会收获喝彩。”

    计划书里有很多很多证据。

    做傩戏非遗的,数据最好的不是说这东西有多么艺术高雅,而是在“本视频全为虚构,请勿模仿”的标签之下,怪力乱神之语。

    做苏绣非遗的,最被关注的不是这一针一线有多少千年文化底蕴,而是镜头转过非遗传承人的皱纹,说这中国最顶级奢侈品的制造者,固执的吃过多少苦和累,埋藏多少绣女的血和汗。

    这就是破茧非遗赛道的现状。

    “你那什么麦秆艺术,如果真有那么多人喜欢,早就不会成为遗产,差点消失。正是因为它门槛又高,受众又少,才会走到如今的地步。”

    内容部给出的全新计划,孙雅莉仍然是麦雕技艺的传承人,但她会在接下来的视频里展现出传承这技艺有多么艰难,又有多么无用。展现同样的效果只需要一个3D打印就可以精美十倍。

    她会一边伟光正的说着一定要将这份铭刻在血脉中的高雅艺术传承下去,一边让观众深刻认识到这些所谓的“艺术”早已脱离时代轨迹,干这些过时的事是不会赚钱的。

    对农耕文明的敬畏?你怎么不回去农村种地?

    于细微处见匠心的文化脉络?那义务九块九包邮的小摆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