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暴雨之后(3 / 4)
,尤其那里是整个淮柔三大板栗产地之一和最重要的鱼场所在。
留守在村里的全是老弱和儿童。
他们要做的事也不少。
例如这天,有个老头敲响了村口的钟。
“各家各户还有人的都出来几个,地里的水不能再淹下去了~!”
一群老头老太太披着蓑衣和锄头一脚深一脚浅的去了地头。
八岁以上的孩子也拎着小锄头跟了出来。
队里刚种的晚玉米,最怕的就是大雨!
柳茹茵带着宝根也跟了过去。
队里种玉米的地方多数是新修的梯田,因为这种地形利于排水。(1960年,淮柔地区梯田约占总田亩的15%,尤其是山区更多。)
山坡上大雨里,老人孩子们奔来走去四处掘开田埂,让水加速往下流。
宝根一开始还觉得挖泥巴挺好玩,可很快他就开心不起来了。
雨实在是太大,哪怕一块地里的田埂被挖开好几处,但流出的水还是不如天上给的多。
很多田地里根本看不到地面,只是白茫茫的一片水光。
有老农在雨里嚎啕大哭。
“留点吧,给咱们留点吧!”
也有老太太一边不停的舀水一边对着天空高声怒骂。
宝根吐出一大口雨水,又擦了把脸,他的小雨衣里已经全湿了。
“可惜了,那种能抗涝五到七天的玉米种子鲁单50要到八十年代才有。”
想起他当初被市里组织去北方鲁省参观旅游看到的那一大片玉米地。
一开始他们这些南方干部还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
直到今天看到这场景他才亲身体会到,一个抗涝的品种对北方农村的重要性是有多大。
等于让北方的秋季生产有了保障,而不是再完全靠天吃饭!
宝根蹒跚着来到梯田的最下方,把手伸入了田中的水里。
不一会又把手偷偷伸入旁边的沟渠。
“咦?”
过了会儿,有个老人惊疑了一声。
“田里泄水的速度怎么快了这么多?”
好在宝根他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