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追求机动性和重火力的平衡(2 / 3)

加入书签

以前的重装合成旅,甚至可以说以前的陆军部队,都是粗放式的发展。”

“咱追求的是什么?”

“是火炮、火箭炮单一的威力大,射程远,口径大……”

“但现在不一样了,要玩重装合成旅了。”

“那这个重装合成旅就不能像以前一样,简单粗暴地追求火力覆盖。”

“而是得更精细地发展,要像雕刻头发丝一样,好好雕琢一下,追求火炮、火力的合理配置。”

“追求机动性和重火力的平衡。”

“追求单位时间里,最大的火力投放量。”

“从而,将火炮和重型装备的威力提升到极致,让每一个作战单位的战斗力提升,发挥出每一个作战单位的最大效能!”

陈今朝洋洋洒洒的一段话落,使得小屋子里的气氛安静了。

钟显超和马伯铭都没急着回话,都在细细琢磨陈今朝的话。

陈今朝的话和意图,他们听懂了。

其实也很好理解。

就是为了让重装合成旅的战斗力,能有脱胎换骨式的质的飞跃提升。

陈今朝对重装合成旅的各式火炮和重型装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能再一味地追求打得远,威力大了。

而是深度地根据实际情况、实际作战需求,进行升级改造。

最简单的例子,

就像东方大国为何偏爱122毫米的榴弹炮。

因为50公斤的弹丸,是一个人能抱起来,且完成装弹动作的重量极限。

更大口径所需要的更重的弹丸,在复杂条件的战场上,就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重量了。

而122毫米的榴弹炮弹丸,仅有22公斤,这就使得任何士兵都能实现单人快速装填,快速发射。

哪怕士兵的体重只有60公斤!

所以,就和这个道理同样。

重装合成旅需要更深度地定制更合适的各式火炮。

这不仅是陈今朝口中的精细化发展要求,更是实际情况所决定的,因为重装合成旅能配备无动力外骨骼机甲!

其次,发展到今天,更科学深入的研发升级后,一门火炮是否出色,就不再是口径越大越好,也不是射程越远越好的简单指标来评判了!

众所周知,火炮的口径越大,射速就越慢,初速度也越慢。

虽然小口径火炮单个的弹丸威力,对硬目标的毁伤效果,比不上大口径火炮。

但是衡量一门火炮是否优秀的指标,还有一个名词,叫投射量。

因此,在单位时间里,小口径火炮并不一定比大口径火炮的杀伤范围小,杀伤力小。

与大小口径相关的问题,还有火炮的机动性,火炮的精准度,对软目标毁伤面积等。

这也就是陈今朝口中所说的平衡性。

陈今朝希望能钟显超能通过不断的试验,帮助重装合成旅找到那个最佳的平衡点!

到底带多大口径的火炮?

带什么样的火炮最合适?

陈今朝的意思,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那就是要在此次升级大换代中,给重装合成旅深度订制专属于他们的武器装备!

这也确实是让他们战斗力脱胎换骨的有效途径。

可这想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何其难!

需要精修的相关专业性问题,包括但不只限于机械加工的精度,火药的药温药量,承载的底盘设计,牵引炮大架的稳定性,载荷传递,制导模块的廉价化.……

除此之外,还需要详细论证,海量的实验数据,以及一次又一次的仿真试验……

相比于钟显超复杂繁琐的火炮大升级任务,马伯铭的任务就简单明了多了。

主要是对勾勾c式主战坦克,进行升级大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