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军改前夕!(3 / 8)
nbsp; “文华殿大学士,主管户部、礼部、工部、刑部奏疏。”
“资政殿大学士,主管路、郡、县奏疏。”
“文渊阁大学士,主管百司奏疏。”
“东阁大学士,主管兵部、边疆、御史、谏院奏疏。”
“百日更替轮换一次,重新安排。”江昭向下望去,平静问道:“可有异议?”
内阁的权责安排,并没有想象中的繁杂。
一般来说,除非是有大型政斗,否则都是根据内阁大学士的排序,从高到低,权责越来越小。
“善。”
“可。”
几位内阁大学士,皆是表示认可,无人敢有异议。
内阁首辅,也有权力大小之分。
一些较为差劲的首辅,甚至都可能被内阁的人联合架空,权势仅是六部尚书的水准。
江昭,无疑是权势强劲的类型。
谁敢反对?
“好。”
江昭点头,拾起一道文书,继续道:“其二,占城稻的推广问题。”
“两浙水系试点种植占城稻,百十天即可成熟收成。粳稻成熟一次,占城稻可成熟两次,产量相较于以往近乎是翻了一番。为了天下民生,占城稻必须得推广下去。”
占城稻的推广,乃是过了年关不久就有的规划。
不过,年关过了没几天,连着的就是燕云动乱以及政绩大考,官员大肆更替。
变法革新,核心是人。
涉及人员变动,占城稻的推广却是没有颁下去。
如今,政绩大考结束,地方百官相继上任,占城稻的推广自然也得提上日程。
说着,江昭一伸手,文书便传了下去。
五位内阁大学士,相继观阅。
关于推广的政令并不繁杂,其核心就在于行政力量介入,让占城稻获得优于梗稻的地位。
本来,市面上占城稻的价钱仅仅是粳稻的三分之一左右,但为了鼓励官员推广占城稻,可在行政意义上将一斤占城稻与一斤粳稻等价,以此折算为政绩。
如此一来,占城稻占着产量高的优势,自可得到官员们的青睐。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