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谁还能压得住顾廷烨和王韶?(6 / 8)
;有此重器,所谓的游牧民族,根本就是跳梁小丑!
这玩意,几乎是让辽国的铁骑优势荡然无存。
破甲、碎片化杀伤。
但凡埋伏设局,引君入瓮,让辽人没了马匹,区区游牧民族,根本不足为惧。
余下几人,亦是相继点头。
都是边疆生杀出来的武将,几人自是知晓炸弹究竟是何其的厉害。
这是真能扭转战局的东西。
“军械监量产了多少?”韩章回首问道。
“启禀大相公,约莫是三万七千枚。”沈括连忙抬手一礼,答道。
从熙丰二年三月开始,军械监正式量产陶瓷炸弹。
不足一年的时间,产出来近四万枚陶瓷炸弹,已经是相当有效率。
“嗯。”
韩章点头,心头暗自掂量,徐徐道:“游牧民族的马匹,的确是有独到之处。昨日,王韶传来了军报,说是两方勉强陷入了僵持,甚至略有颓势。”
“这一次,军械监就拨两万枚陶瓷炸弹让老夫带着入边吧。”
韩章沉吟着,说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自可破局。”
“是。”大相公发话,沈括自是无有不可。
其余几人眼前一亮,皆是心头一松。
耶律洪基“割让土地”的要求,以官家的性子,自是不可能答应。
当然,辽国本身也没指望官家答应这一条件。
这一来,边疆自是不免开战。
不过,一经交战,大周一方却是一定程度上陷入了颓势。
究其缘由,主要有二:
一则,游牧民族于骑射一道颇有建树。
一样都是骑兵,辽国的骑兵就是要更为厉害一些。
可能统帅的布局没问题,但士卒就是打不过辽人,为之奈何?
二则,河东路的边疆士卒不太行。
自檀渊之盟以来,周、辽两国不乏一些小摩擦,但河东路士卒几乎都是屡战屡败。
相较于熙河边军的士气来说,河东路边军的士气要差了不止一筹。
士气一差,战斗力就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