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功臣封赏!(6 / 9)

加入书签

    国之干城,社稷柱石。

    钦哉惟懋!

    故此昭示,咸使闻之。”

    诏书念毕。

    文武百官,齐齐扰攘,议声不绝。

    无它,这一通封赏,实在太重!

    重在四大封赏:

    其一,魏国公,食邑一万五千三百户。

    一万三千户的食邑!

    这是百年国祚以来,文武大臣中独一档的存在。

    说句不中听的话,就算是死人,追封到一万户以上食邑的都是少之又少,更遑论活着就封一万五千三百户?

    赏赐重否,一目了然。

    其二,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三大荣誉性封赏。

    太师,三公之首。

    中书令、尚书令,三令之二。

    无一例外,都是顶级的荣誉性封赏。

    莫说是活人,就算是死了的大相公,也不一定能搞到这样的荣誉搭配。

    其三,御笔题字。

    这更是重量级封赏。

    措天下于泰山之安,两代定策安邦元勋,功存社稷,可谓社稷重臣!

    这是何种程度的评价,不言而喻。

    并且,抛开评价不谈,单就御笔题字的赏赐,也是相当不简单。

    论起稀缺性,甚至还在三公之上。

    百年以来,宰辅大相公不少,致仕荣休亦或是亡故以后加封、追封三公的也不少。

    但,受赐御笔题字的大臣,不足两手之数。

    这还是算上了为碑文题字的数量。

    就像内阁大学士范仲淹,不幸病故,先帝为其题字“褒贤”,予以定性。

    这也算是“御笔题字”。

    但就是这种算法,受过御笔题字的大臣也不足两手之数。

    由此可见,何其稀缺。

    论起稀缺量,甚至堪比配享太庙庭!

    当然,稀缺归稀缺,真论起含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