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功臣封赏!(2 / 9)

加入书签

不定。

    甚至,以江昭对赵策英的了解来讲,其心头甚至都有可能生起了御驾亲征的心思。

    要问为什么?

    无非是为了千古一帝,世宗皇帝之声名尔!

    约莫二十息左右。

    目光念念不舍的移回,赵策英低头,拾起一份名单,传了下去。

    “大军班师回朝,不日就要入京。”

    “拓土燕云的军功名单,大相公已让人呈入枢密院,并经枢密院呈入宫中。”

    “特地让诸位爱卿入宫,就是为了拟订相应封赏事宜。”赵策英沉稳道。

    边疆捷报和军功名单不一样。

    捷报属于是“报好消息”,并未有明确的文武之分。

    是以,捷报既可呈递内阁,也可呈递枢密院。

    军功名单则是边疆将士的功绩,偏向于武将一方,必须得呈奏到枢密院。

    当然,呈奏到枢密院,并不代表枢密院就有很大的权力。

    一般来说,枢密院仅有五品以下武将的擢拔建议权。

    五品以上的武将封赏,皇帝会习惯性的找内阁大学士参详一二,建议权大都还是会落到内阁的文官手上。

    文书传下,江昭拾起观阅。

    封赏名单主要有三部分,大概三四十页左右。

    第一部分,记载的都是功勋卓著的文武大臣,大概是二十人左右,顾廷烨、王韶、张鼎、折克行、郑晓、姚兕等人,都位列于此。

    这些功绩不凡的文武大臣,具体干了什么,具体有何功绩,都记载得一清二楚,位低者占据三五十字,位高者占据百十字。

    第二部分,记载的主要是一些有名有姓的武将,约莫百人左右,除了偶尔一两位功绩上佳,较为出众的以外,几乎都是一二十字记载功绩,并予以评价。

    第三部分,以“军”为单位,记载的是一些杀敌的小卒,以及拟定的擢升、封赏建议。

    粗略扫视几眼,江昭就将文书传了下去。

    关于小卒,以及中上将校的封赏,主要还是让枢密院予以建议。

    内阁几位大学士,主要掌控第一部分,也即五品以上将领的封赏。

    一炷香左右,文书传了回去。

    “大相公暮年入边,为国征战,实为定邦重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