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满京城,谁人不知道江阁老名声好?(1 / 7)

加入书签

    熙丰三年,二月初一。

    经内阁批红,上呈天子,几道政令相继颁下。

    擢拔建制、赋税合一、统兵渡海、开放海禁。

    其中,擢拔建制仅仅是针对国子监,更类似于“封赏”,统兵渡海针对货币,更偏向于长远布局。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真正有影响日常生活的是赋税合一、开放海禁两道政令。

    赋税合一,针对的是繁琐赋税。

    一旦实行下去,也即意味着底层百姓身上的担子将会大幅度减轻。

    从民生上讲,化繁为简、赋税合一绝对是一等一的上乘政令。

    开放海禁,针对的是海上贸易。

    一旦实行下去,也即意味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兴盛。

    海贸,通常是涉及国与国的商品贸易,市场潜力着实不小,仗着物产丰富的优势,市场利润更是相当可观。

    一旦海贸兴盛起来,足以带动农业、纺织业、陶瓷业、珠宝业、香料业等工商业一起繁荣兴盛,以及大量带动与产业相关的就业民生,从上到下盘活商品经济。

    自古及今,都是政策决定风口。

    从大方向上讲,开放海禁无疑一次难得的大风口。

    无论是海贸行船,亦或是海贸相关产业,乃至于被海贸带动的农业、纺织业等,都有不小的起飞机会,但凡抓得住机会,就算是底层百姓,也非常有希望白手起家,一步一步“逆天改命”。

    事实上,除了赋税合一、开放海禁以外,内阁还颁布了一道政令——设立市舶司。

    海禁取消,并不是取消了就行,还必须得规范海上贸易。

    为此,内阁颁下政令,决定在河北东路、京东东路、淮南东路、两浙东路、福建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等沿海地区设立“市舶司”,主管海贸文书、走私点检、船舶检查、祈风祭海等相关海贸事宜。

    不过,设立市舶司的政令与开放海禁有关,却是被列为开放海禁相关政策,并不单独列为一条政令。

    从总体上讲,擢拔建制、统兵渡海都是暂时与百姓无关的政策,赋税合一、开放海禁都是偏向于民生、经济的政策。

    相较于上一年来说,熙丰三年的政令“温和”了不止一点半点。

    几道政令相继颁布,传遍天下。

    一时之间,上上下下,市井庙堂,讨论不止。

    不过,却几乎没人公然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