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6k)(1 / 10)

加入书签

    熙丰三年,大相国寺。

    华灯结彩,檐垂万盏。

    萧鼓笙笙,人塞长街。

    不时有书香闺秀结伴走过,吟吟轻笑,淡淡香风。

    不时传来阵阵呼和,却是杂剧、杂技、龙狮、刀门、傀儡戏等演到了绝妙之地。

    “嘭!”

    “嘭!”

    “嘭!”

    一道道烟花燃起,凡汴京百姓,或赏灯者,或是逛灯会者,或是猜灯谜者,皆是注目过去,安宁祥和,一片太平盛世之景象。

    这,便是一年一次的上元夜!

    上元节,也即元宵节,实起源于上古祭祀,并经过一定的演化传承至今。

    上古之时,有三大节令,为上元、中元、下元。

    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

    一旦到了三元时节,上古百姓就会举行祭祀典礼,祭祀太一神。

    由此,传承了几千余年。

    东汉末年,五斗米教崇尚天官、地官、水官,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说,也即三官大帝。

    五斗米教的信徒为了人性化三官大帝,便以三元为蓝本,为其拟定了生辰,也即三官三元。

    祭祀天官为上元节,祈求赐福;祭祀地官为中元节,也称鬼节,祈求赦罪;祭祀水官为下元节,祈求解厄,由此也就形成了专属于道教的节日。

    北魏末年,佛盛道衰,君王便在上元节以道教燃灯习俗供奉佛陀,就此有了上元燃灯一说。

    其后,隋代传承,唐代兴盛。

    唐代繁荣兴盛,百姓渐渐注目于上元节的上佳寓意,并经官方推动,上元节就渐渐的从道教节日发展为官方节日,也就有了张灯结彩、舞龙庆贺的习俗。

    大周百年国祚,上元节习俗得到更为精细的丰富,渐渐有了食汤圆、猜灯谜、观灯山,办集市的习俗。

    猜灯谜、观灯山、办集市、张灯结彩等大型习俗合在一起,也就是上元夜。

    大相国寺,人来人往。

    “吁!”

    驭手一拉缰绳,几匹枣红骏马相继嘶吟,马蹄止步。

    约莫十息,十余人相继落地。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