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岁计大朝会!(2 / 9)
p; 其中,六位内阁大学士通常是担任裁判的角色,不必汇报政务。
即便真的要汇报政务,内阁大学士往往也是与官家一对一汇报,而非当庭汇报。
总体而言,岁计大朝会可以算作规格最高的议会之一。
相较于常朝议事而言,岁计大朝会的含权量更高。
相较于内阁议事而言,岁计大朝会的规模更大。
就连江昭,其实也是第一次与会。
其实,以常理论之,内阁大学士肯定有过为官三品的经历,怎么着也参议过大朝会,但江昭不一样。
先帝执政之时,江昭起码有八九成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开疆拓土。
为免边疆有问题,先帝自然是不让他入京。
毕竟,边疆的具体消耗状况从户部、工部就可知晓得一清二楚,着实没必要特地入京叙职,动摇来之不易的疆域。
其后,先帝驾崩,官家赵策英登基,江昭就越发忙碌。
治平四年,受诏入京,不久便入边镇守,总领熙河、陕西二路一切边疆事务,开启国战,就此错过了大朝会。
熙丰元年,二月入京,扶持新帝掌权,大开恩科,不巧有人作死,自此便奉旨钦查提调两京一十四路,又一次错过了大朝会。
不偏不倚,都恰好错过了大朝会,为之奈何?
“咚!”
“咚!”
“咚!”
一连着九声鼓击,钟磬齐鸣,编钟长吟。
上上下下,一片肃穆之气。
百十息左右,钟磬、编钟齐齐消失。
霎时,大殿上下为之一寂。
大相公韩章持笏迈步,一步走出,恭声道:“启奏陛下,熙丰二年已终,百官遵例汇核天下庶政,拟就岁计议事,就此召对,是否可行?”
“准奏。”
丹陛之上,赵策英轻放文书,向下望去,淡然道:“就从六部开始吧。”
“诺。”
韩章一礼,瞥了一眼笏板上的记载,徐徐道:“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主官、佐官,以此为序即可。”
言罢,韩章一步退后,融入班列。
仅是一刹,吏部尚书元绛,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