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阁老,也得交差啊!(3 / 8)

加入书签

三两贵胄子弟聚拢在一起,望向乖乖排队的商人,议论不止。

    不少人望过去,目光流转,一刻也不曾离开商人的马车。

    一向不缺钱财的贵胄子弟,竟然都产生了一种“我太穷了”的错觉。

    无它,主道上的银子实在是太过繁密,连绵不绝,简直就跟“山脊”一样。

    一眼望去,长街之上大商环列,运送钱财的马车首尾相衔,足足延续了几里之长,绵延起伏,几乎望不到边界。

    偶尔有仆从牵着运送钱财的马车途经,上等的骏马都累得大口喘气,一副被压塌了脊梁的样子,可见车中之物究竟是何其之重。

    亦或是轻风一吹,盖在马车上的布匹一飘,尽是白花花一片,让人心神为之一振。

    这样的场景,如何能不牵动人心?

    (如图:)

    “天爷呀!”

    “这也太富了吧?”

    “江叔不是实行新政吗?这些人应该就是大商吧?”

    “怀瑾,五.五万贯钱,大概是何等的富有啊?”

    长街一角,江怀瑾、苏迈、苏迟、韩恕、韩诏、章懿文、章择、曾纲、曾綖几人驻足观望,齐齐为之一震。

    大人有大人的圈子,小孩自然也有小孩的圈子。

    其中,苏迈是苏轼之子,苏迟是苏辙之子,韩恕、韩诏都是韩嘉彦的儿子,章懿文是章衡的儿子,章择的章惇的儿子,曾纲是曾巩的儿子,曾綖是曾布的儿子。

    因长辈掌握实权的缘故,几个小孩的消息都是一等一的灵通,苏轼之子苏迈是个点子王,偶然提起了银行设立的事情,几个小孩来了兴致,也就一齐来观望一二。

    如此,自是被银山给深深震撼了一番。

    “五万贯?”

    江怀瑾一怔。

    沉吟着,心头暗自算了算,回应道:“大概是百十车铜钱吧。”

    “若是以铜钱论之,一贯铜钱约莫三四斤,五万贯铜钱也就是十余万斤。以马车运送,起码得拉百十车!”

    “啊?”

    几人齐齐一震,心头大惊。

    苏迈“嘶”了一声,惊道:“百十车铜钱,花十辈子也花不完吧?”

    “十辈子,估计是花不完的。”

    江怀瑾心头一算,严谨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