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以子川之才,朕之韬略,何愁不能干上一番事业?(二合一)(4 / 8)

加入书签

nbsp;   直到此刻,赵策英回想起来也还是充满兴奋。

    江昭淡淡一笑,不做言语。

    约莫十息,赵策英咳嗽一声,笑意微敛。

    “董毡此人,的确是识时务者。”

    “既然董毡伏低做小,也不好杀了他祭太庙。”

    “古时,颉利可汗为唐太宗献舞,太宗文皇帝大喜,并未处死他,而是封以官职,囚于长安。”

    “朕不若就效仿唐太宗,封董毡为忠勇将军,长居汴京。”赵策英徐徐道。

    “陛下圣明。”江昭附和道。

    西宁、湟、廓三州已经纳入大周版图,董毡一生囚禁于汴京,也不妨事。

    “可惜,董毡仅是吐蕃小邦首领,难与颉利可汗相媲美。”

    赵策英眺望远方,目光微凝道:“有朝一日,要是让辽国皇帝为朕献舞,方为千.”

    “方不辜负先帝之厚望,朕也有颜面见太祖皇帝,列祖列宗。”

    自从生擒了董毡,他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与千古一帝的共通之处,颇为兴奋。

    说着,赵策英望向江昭,目光灼灼,尽是期许。

    一旦拓土辽国,覆灭西夏,实现大一统。

    作为实现政权大一统的君王,他就是妥妥的千古一帝,世宗文皇帝!

    “开疆拓土,实现大一统。”

    轻念了一声,江昭眯着眼睛眺望远方,面有向往之色。

    半响,徐徐道:“以官家的圣明,定是会有这一天的。”

    “本该如此!”

    “而今,吐蕃退避,西夏颓败。”

    赵策英大手一挥,口吐酒气:“一旦灭了辽国,定然就能实现大一统。”

    说着,赵策英目光炯炯:“子川,自太祖皇帝创立基业以来,百年国祚历经了太宗、真宗、高宗三位先帝,及至于朕,已然是四世之余烈。”

    “这百年国祚,莫说是大一统,便是开疆拓土都是闻所未闻。”

    “一直延续到嘉佑四年,子川横空出世,力挽狂澜,开疆拓土,建功立业。”

    “朕一登基,更是拓土五州,阵斩国主,生擒董毡。”

    “这说明,一切都有转机。”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