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书院筹备,划进士之名!(3k)(1 / 5)

加入书签

    开籍田,躬耕以劝百姓!

    此举自古有之,益处颇多。

    一则,上位者躬耕,可鼓励百姓务农。

    二则,上位者躬耕,可彰显“亲民”姿态。

    三则,上位者躬耕,也可乘势彰显出“重视农业”的态度。

    上行下效,顶头上司重视,底下官员自然也会重视。

    熙河耕田,劝课农桑,除了近乎封疆大吏的江昭,还有五位可能是皇太孙的宗室,自是受到不浅的关注。

    一经文人墨客传播,躬耕之举,传遍天下。

    熙州,安抚副使厅。

    江昭手持朱笔,不断的勾划着一些名字。

    一道人名,就是一位二甲、三甲进士。

    这些进士,无一例外,都是近三年登第的新科进士。

    论起官位,几乎都是九品,鲜少一两位是八品。

    划了名字,名录传下去,要是有意调到边疆,起步就是八品的县丞、县尉。

    其中,就有一些淮左的友人。

    张辞、陈辅。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江、陈、张三氏族的出色子弟。

    一如江氏,经老爷子江志教导,就相继出了两位三四十岁的进士,颇有前程。

    除了进士,经江昭授意,江、陈、张三氏族的一些举子,也已经赶往边疆。

    举子之身,经江昭操作一二,边疆为官几年,再调回淮左,起码也是八品实权官员。

    一县之地,八品实权已然是一县排行前列的人物,可为一族中流砥柱。

    除了文书上的二甲、三甲进士以外,还有一些官阶六、七品的官员,单独挑出来调任。

    相比起新科进士,这些官员就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

    上至庶吉士,下至举子出身熬资历的人,都可调任。

    当然,没限制不代表没要求。

    一路之地,六、七品的官位也就三四百之数。

    这么点官位,韩系内部就可彻底消化。

    除了少许官位得分给余下的五个派系,以表示不吃独食,剩下的绝大部分官位,都得落在韩系官员手上。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