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封赏之事!(1 / 5)

加入书签

    二十四岁,史书留名,封妻荫子,主政一方!

    何谓年少成名?

    这就是典型的年少成名!

    文武百官,齐齐注目,不乏议论之声。

    特别是关于熙河七州的处置,更是让人探讨不休。

    那可是整整一路官位的支配权啊!

    一旦江昭走马上任,简拔门生故吏,巩固好基本盘,说是“熙河王”,也并无不妥。

    以往称呼“小阁老”,主要是起赞誉之意。

    初出茅庐的仕林新人,表现不俗,自是有人称颂。

    如今,大不一样。

    小阁老,那可真就是“小”阁老!

    江昭,自此是真的有了入阁的资本!

    议论之声,不绝于耳。

    江昭手持笏板,垂手而立,神色淡然,岿然不动。

    左首之位,代表着臣子权势巅峰的六位内阁大学士,皆是平静肃立。

    此次具体的封赏事宜,六人早就知晓得一清二楚。

    丹陛之上,赵祯余光瞥向议论纷纷的文武百官,也不意外。

    经略安抚副使、宣抚使的官职封赏,的确是一等一的重赏,有些争议也实属正常。

    不过,文武百官议论之声不断,却没有人站出来质疑。

    由此可知,文武百官心中能够接受这样的封赏结果。

    原因也非常简单:

    熙河七州,疆域两千里,肯定得单独建为一路。

    既然单独建为一路,那就涉及到了胜利果实的瓜分。

    而开疆拓土最大的果实,就是熙河路“最高军政长官”的归属。

    拓疆一事,从上《平戎策》到拓土河州,延续到拓疆七州,都是江昭主导执行。

    百官之首,更是江昭的老师。

    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是余下五位内阁大学士,也断然没有抢夺主政熙河路的道理。

    怎么着也不可能说都没出力,就出手抢夺开疆拓土的最高果实。

    如此,熙河路最高军政长官的归属,舍江昭其谁?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