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一门两榜眼!(3k)(2 / 5)

加入书签

,竟是有两个“荐”字,说明前两位考官都给予了高度认可。

    “臣对:伏读制策,忧勤丁宁,此尧舜咨儆之心也”

    江昭读了几句,不免抬了抬眉。

    文风有点熟悉。

    章惇的卷子!

    同为嘉佑七子,两人没少通过书信联系,都非常熟悉彼此的文风。

    章惇此人,文风务实刚健,重实用而轻辞藻,且字里行间隐具豪迈之气。

    非常具有辨识度!

    荐!

    江昭淡定落笔,给予了高度评价。

    顺手,特意把这份卷子放到了上首,方便待会儿单独拎出来。

    科考一途,除了硬实力,偶尔也需要一点运气。

    一般来说,前三名三与前五名的差距,微乎其微。

    究竟谁能名列前茅,就看有没有人支撑。

    巧了,江昭是考官。

    二月二十七,春闱放榜。

    贡院外,人声鼎沸,川流不息。

    “中了!我中了!”有考生长笑不止,跪拜长天。

    “怎么可能?”有举子出声惊呼,一脸的惊怒:“这春闱有内幕,我怎么可能考不上呢?”

    “以我的才学,怎会考不上?”有考生往前冲去,心中不甘。

    “哈哈哈!我中了!”有考生欣喜大笑,直言科考公正,皇恩浩荡。

    苏轼、苏辙、曾巩、曾布、章衡五人望着这一幕,心神激荡。

    哪怕几人都已经考上了进士功名,甚至是庶吉士功名,也不免为之血脉沸腾。

    这就是春闱大试,几乎决定了读书人的一生。

    哪怕时境过迁,也会让人心中紧张。

    更有甚者,偶尔做了个梦,也有可能梦见科考落榜,为之惊醒。

    除了苏轼、苏辙、曾巩、曾布、章衡五人以外,章惇也特意来了贡院。

    相比起苏轼几人,他才是望榜的主角。

    嘉佑七子,唯有他尚未有功名傍身。

    “且找一找吧!”章惇举止从容的向几人行了一礼。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