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第一次上朝!(4k)(4 / 7)
的事情,自然就成了官家的贺寿之事。
江昭略微一想,也猜到了为什么。
究其缘由,还是皇嗣的问题。
如今,天子年事已高,却仍是无子。
这事可一点也不小。
无论是官员,亦或是黎民百姓,都有一个顾虑:
还能生吗?
官家子嗣本就不昌,如今更是年岁已高,还能生吗?
不清楚!
不单是臣子不清楚,就连赵祯自己怕也不清楚。
并且,从古至今,四五十岁的皇帝已经算是长寿序列,谁也不清楚赵祯究竟还能撑多久。
一旦赵祯出现了突发情况,却没有继承人,说不得又是得演绎一场宫变。
这也就致仕臣子的奏本越来越频繁,希望皇帝早日过继一位宗室为太子。
如此,也算是有了“正统”。
过继宗室,赠送江山,赵祯自然是不肯。
皇帝不肯,那就劝谏。
也因此,源自于臣子的压力越来越大。
甚至,就连宰辅大相公富弼,竟然也有劝谏的意思。
时至今日,哪怕尚未出现“百官逼宫”的名场面,却也相差不远。
宰辅大相公都有下场劝谏的意思,劝谏的进程注定会被拉快不少。
赵祯执掌江山三十余年,也清楚这个道理。
年事越来越大,官家估计也实在心慌。
不过,他还是想赌一赌,万一生出来了呢?
于是乎,赵祯终于是做出了一个决定。
贺寿冲喜!
一旦有了这贺寿冲喜之事,臣子们想必也会给些时间瞧一瞧冲喜的效果。
这段时间,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一年半载。
自八年前皇三子赵曦薨,就渐渐的有了劝谏的声音。
经过八年的发展,这道声音已经成了政治正确。
如今,一场贺寿可以争取一年半载的轻松时间,可是非常难得。
当然,贺寿冲喜得来的轻松时间
↑返回顶部↑